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世紀第一個10年,藝術市場涌現出兩波值得關注的變革:一是隨著網絡的勃興産生在線交易模式,如在線拍賣、在線藝術品博覽會等,二是隨著金融資本的繁榮而開始的藝術品金融化交易的實驗,諸如藝術基金、藝術品份額交易等交易方式的出現,結合新的收藏家群體的興起、新的收藏觀念的出現,正在衝擊原有的藝術市場格局。其中,中國藝術市場有關藝術品證券化、期貨化交易的探索相當激進,其前景值得華人藝術界、收藏界關注。
可以説,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互聯網技術革新和商業模式推廣、金融資本勢力大行於世的影響是全球性的,最顯著的現象就是資本的全球流動性影響到全球藝術市場的走向,尤其是對當代藝術界影響甚大。在此風潮下,藝術市場與金融投資市場間關聯度逐年提高,藝術界對藝術品的投資價值越來越關注,傳統收藏家群體出現了加速衰減,新興的注重投資效益的收藏群體正在越來越龐大,其中不少人就是金融業者。
藝術基金的出現和全球金融投資行業的膨脹有關。英國鐵路養老基金1974年就在投資專家的建議下開始進行藝術品投資的嘗試,不過該基金資金規模龐大,僅僅使用可支配的總流動資金的5%(約1億美元)用於藝術投資,而且1999年以後就不再介入這一市場。 實際上,在這個行業中真正活躍的還是小型的基金規模多在1億美元以下,而且是21世紀以來才形成聲勢。當代藝術市場在21世紀初的全面增長就和新興投資型藏家的大量擁入有關,因為相對古典藝術、印象派等現代藝術的市場,當代藝術市場的可交易作品數量更多,價格也更低,畫廊等關聯方也較為公開,這是新型藏家喜歡介入的市場類型。
極少數基金公司也試圖嘗試對衝投資模式來保障資金安全,比如英國美術投資諮詢公司推出的藝術交易基金,除了像其他基金那樣投資當代藝術、現代藝術等作品市場,同時還採用對衝的方式來規避藝術品投資風險藝術交易基金從證券市場上選擇那些與藝術品市場關係密切的股票,例如蘇富比公司或者歷峰集團之類的奢侈品公司,並買下這些股票的看跌期權。這樣的話,如果藝術品市場下跌,這些股票也會下跌,藝術交易基金則可以將這些股票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藝術品跌價的風險得到對衝。
中國國內的類似基金投資行為,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近代書畫炒作潮流中就曾出現,少數投資客集合各自的資金聯合進行炒作獲利。不過,隨著國人財富的增長和對理財的關注以及商業銀行在理財業務方面的激烈競爭,除了投資地産和證券市場,部分銀行也開始嘗試推出新型的理財産品。 2007年6月,民生銀行(600016,股吧)推出了一款高端理財産品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標誌著藝術品投資開始納入金融市場的視野,投資者可以借助理財産品的渠道進入藝術品投資領域,來分享藝術品升值帶來的收益。這以後有信託公司、銀行、私人企業陸續推出十多個有藝術基金性質的投資計劃,且有一定的公開宣傳。
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來規模的急速擴大與價格的迅速攀升極大刺激了資本投資的慾望,但從發展階段看,目前中國的藝術市場還處於主要由“散戶”收藏和投資的階段,類似藝術基金的“機構”收藏家並非主流。但基金這樣明確追求投資利益的收藏現象正對收藏界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部分個人藏家也開始用類似的投資效益角度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