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音樂劇這個舶來品,在中國正擁有越來越多的觀眾。在引進世界經典作品的同時,中國音樂人一直在努力原創。
在近30年的時間裏,雖然有上百部本土作品問世,但人們記住的、談論的仍是《貓》、《悲慘世界》等西方經典。
一位音樂理論家曾如此評價中國音樂劇,“就像一道清湯,沒有味道。每次盼望著它能讓我瘋狂,但卻常常失望而歸。”中國製造漫長的“學步期”,讓業內人士和觀眾不免心急。
為此,本版推出“中國音樂劇該怎麼唱”,探討阻礙我們闊步前行的坎兒究竟在哪?——編者
“看中文版之前曾經很猶豫,通常這類演出總是原版的效果更好。沒想到,中文版非常好!”作家馬尚龍這樣説。連續32場演出,八成以上的上座率,超過1600萬元的票房,讓《媽媽咪呀!》在首演地上海贏得“開門紅”。
8月12日,《媽媽咪呀!》在北京掀開連演80場的序幕。之後,廣州、成都、港澳臺及新加坡等地將飄起《媽媽咪呀!》的歌聲。
光是首輪全國巡演就定下演出200場的目標。當初聽起來是不小的挑戰,現在看來應該可以輕鬆完成。不遠的將來,國內二、三線城市的居民沒準也有機會與這部世界上最紅火的音樂劇來個親密接觸了。
在已持續數年的對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渴望與呼喚聲裏,誰也沒有料到,走紅的竟是一齣看似“兩不沾”的西方音樂劇“翻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