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博物館舉行的《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卷收藏儀式上,這一精品力作引人關注。圖/石禎專)
2010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一句“畫是如此,人何以堪”讓歷經幾世紀輾轉流失,一半在浙江省博物館、一半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圖》受到兩岸關注。為表達對兩岸和平的熱愛,展現當代湘繡藝術和湖湘文化,湖南省沙坪湘繡博物館歷經2年籌劃,歷時5個月將兩地分離的斷卷以湘繡形式合為一體。
8月5日,國家博物館《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卷收藏儀式在北京舉行,湖南省沙坪湘繡博物館將《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卷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路建平,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出席收藏儀式。
歷時5個月繡出合璧長卷
據湖南省沙坪湘繡博物館館長毛勇臻介紹,為將這幅兩地分離的斷卷合為一體,他花費2年時間精心籌劃,邀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愛雲,指導沈艷、楊顏、陳巧雲、楊敏和羅英等30多位省級湘繡大師,歷時5個月,繡出與原作同尺寸的湘繡合璧長卷,再現了長卷中兩岸一江的秀美。該卷高50厘米,長13米,將繪畫、書法、印璽、詩文融匯,運用色階中繡線的深淺,以達到水墨畫“墨分五色”的藝術效果,再現了長卷中橫看百里、千壑萬仞的宏偉,以及一江兩岸、水天一色的秀美。同時,作品運用不同的針法來表現卷中題跋956字的筆畫、間架和神韻,還採取了13種深淺不同的紅色繡線還原卷中67方不同時期的帝王印璽、收藏印鑒及書畫印章。
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國家博物館館長助理李六三表示:“國家博物館是以歷史和藝術並重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對中國傳統工藝的收藏、保護與發展是國博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因此,國博收藏這件凝結著幾代湘繡人心血的作品,對繼承、弘揚中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手中接過收藏證書後,毛勇臻告訴記者:“今天,《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卷正式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通過創作與捐贈這幅傳世繡品,旨在表達湘繡人對兩岸和平的熱愛,對湘繡藝術的追求,同時也是讓世人見證湖湘文化經世致用的開拓精神。”
《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是黃公望為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好在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