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屹立於葛洲壩廣場上的大江截流雕塑 |
該雕塑高約20米,重11噸,設計者將當年截流用的四面體混凝土塊引入雕塑造型之中,整座雕塑從上至下由5個四面體堆壘構成,雕塑全部採用鋼結構,表面以不銹鋼做毛、噴上真石漆。
前日,該雕塑設計者、著名雕塑大師劉政德先生向記者透露,1981年1月,葛洲壩截流成功;當年12月,第一台17萬千瓦機組投入運行。次年,葛洲壩工程局決定興建一座紀念雕塑,湖北美術學院受邀先後完成了十多個設計草案,但構思比較傳統,被一一否決。
作為設計組組長的劉政德,曾任毛主席紀念堂雕塑創作組大組長,1985年因創造武昌黃鶴樓大型銅鶴“黃鶴歸來”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創作一等獎。在大壩還沒截流前,他曾多次去宜昌考察。他回憶: “當時在長江兩岸,放的全是四面體,每個大約50噸,一輛大卡車只能裝一個,那些卡車的車轱轆比人還高。長江兩岸佈滿了這樣的四面體,我感覺,它們像武士,好像準備隨時投入戰鬥。那些四面體當時就給我帶來了靈感。”《大江截流》設計造型就這樣在劉政德的腦海中應運而生。這一設計得到了葛洲壩領導、工程師、工人代表的一致肯定。但也有人持批評態度,其理由是它像小孩堆積木一樣的玩藝兒。爭論擴大到全國,藝術界人士以各種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雕塑。
今年6月,時值葛洲壩截流30週年紀念之際,這座大型雕塑從設計到施工,歷經30年後終得以竣工驗收,屹立在葛洲壩廣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