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紀念徐悲鴻誕辰116週年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1日 11: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傑出畫家徐悲鴻

      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生於江蘇宜興縣。父親是教師和畫家。

      徐悲鴻是我國傑出的畫家、卓越的美術教育家。他在世僅58年,他從事社會藝術活動不到40年。他的藝術生命不算長,但他所開創的業績是永存的。他畢生為中國美術的振興和發展而奮鬥,是位少有的高尚的美術家。他真正吸收並掌握了西方美術中的優秀技法而為中國的油畫奠定了基礎,又是改革國畫的先驅者,是融合中西,使中國繪畫走向一個創新局面的主要開創人之一。他堅持以現實主義的原則指導教學,懷著對美術人材的無比熱愛和關心,培養了中國新一代的美術家,是我國現實主義美術教育的奠基人。

      早在1920年他就明確提出了“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之可採者融之”的主張,提倡“造型美術之道,貴明不尚晦”,反對西方形式主義的侵蝕和中國保守主義的禁錮,恪守現實主義,是徐悲鴻半個世紀生活中的一貫思想。他曾針對某些人熱衷於搞現代派的錯誤思想,進行過尖銳的批評。同時,也對脫離現實,空談神韻一類的守舊傾向,予以有力駁斥。

      徐悲鴻擅長中國畫和油畫、素描等,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人物、走獸、禽鳥、花卉、風景都有獨到建樹,尤以畫馬著稱。但是,他始終堅持把人物畫放在首位,即使是表現自然美的走獸、禽鳥等題材的作品,也往往賦予深刻的社會寓意和注重人格化的表現。

      他痛感於封建社會末期人物畫的衰頹,以振興人物畫為己任,在實踐中首先對人物畫下了持久的功夫。1919年至1927年,他經英國轉往巴黎,在法國、德國留學歷八年之久。在旅歐期間,他深入考察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繪畫,致力於寫實手法的學習,打下了深厚紮實的造型基礎。他融會中西,將西畫中的一些科學的造型方法與傳統的中國畫造型特點相結合,首先在歷史題材的巨幅人物畫上進行了開拓性的創作活動。

      1928年到1930年間,他創作了大型多人物油畫《田橫五百士》,隨後創作了巨幅中國畫《九方皋》,以及許多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創作。他的這些作品,大都從危難深重的現實中有感而發,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同時在藝術上則別開生面,代表了當時人物畫創作的最高水平,具有振興人物畫創作的開創意義。

      1937年他開始構思創作巨幅中國畫《愚公移山》,終於在1940年完成。這幅畫的主題思想是十分鮮明的,表明他在舉國抗戰的艱苦時期,已經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相信全民族堅韌不拔,堅持抗戰,敵人是一定會被打敗的。他在作品中熱情歌頌了勞動人民不屈不撓、奮發圖強的精神,在藝術語言中凝聚著力的表現,是十分感人的。

      同年,他還創作了油畫《放下你的鞭子》,是取材于風靡一時的同名街頭話劇,畫的是野外演出的場面,直接歌頌了人民的抗日熱情。同時,他還創作了中國畫《巴人汲水》、《巴之貧婦》等現實題材,及取材于屈原、杜甫等愛國詩篇中藝術形象的大量作品,反映了他對被壓迫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真摯的愛國主義精神。

      此外,他創作的大批花鳥和山水題材的中國畫,不僅在造型、筆墨上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大都狀物喻情,寓意深遠,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奔馬、雄雞、猛獅等作品的精神寄託是人所共知的,它們歌頌了人民振奮自強的精神;而他早在1936年就開始創作的《逆風》,以迎風奮飛的雀群,同樣體現了一種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毛澤東同志曾稱讚這幅作品“很有思想,有時代感”。

      解放以後,他雖然抱病工作,卻在短短的四年裏,畫了大量英雄模範人物的肖像,為志願軍戰士作畫,著手創作毛主席在歡慶解放的群眾中,以及魯迅與瞿秋白等作品,並深入火熱的建設生活,計劃創作巨幅油畫,直到病發逝世。

      徐悲鴻的藝術成就是傑出的,他是贏得了世界聲譽的藝術大師,併為宣揚祖國文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徐悲鴻又是一位卓越的美術教育家。他曾多次講過,美術教育是他第一位的工作,創作活動只居第二位。他之所以要把教學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他痛感當時中國美術的頹敗,深知復興美術事業是整個民族的事業,需要有一代接一代的人去努力,不是靠一個人畫幾張畫就能發揚光大起來的。加之,他少年時期曆盡顛沛流離,深知求學之苦的遭遇,使他推己及人,對不能入學的貧苦青年美術愛好者,內心寄予深切的同情。可以説,在他開始學畫的同時,早已立下志願,要以復興中國美術為己任。與其説他對美術教育工作比美術創作有更大興趣,不如説他對培育美術人材有更大的責任感。

      1917年,他22歲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28年,他留學歸國後,熱情支持了田漢同志籌劃的上海南國藝術學院,並任美術系主任,發現和培養了一批有才華的學生。同時他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在這個學校任教十幾年,積極支持進步學生,嚴格要求,誨人不倦,為我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美術力量,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美術家和美術教育的中堅力量。1929年,經蔡元培先生推薦,徐悲鴻受聘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他矢志改革美術教育,與守舊思想和反動勢力進行了頑強的鬥爭。任職期間,聘請當時受人冷落的傑出畫家齊白石為教授,並親自接送陪同他給學生上課。1940年,曾應印度詩哲泰戈爾邀請,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1942年,他創辦中國美術學院,這是創作研究機構,聘請了一批著名美術家和年富力強的中青年畫家任研究員、副研究員。1946年,他受聘為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廣泛團結和聘請了在社會上有影響有能力的美術家到校任教。這所藝專成為新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的前身和基礎。解放前夕,黨組織多次秘密與徐悲鴻先生聯絡,他欣然接受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希望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北平,並盡可能在文化界多為黨做些工作”的囑託,堅定地團結了一大批教員和北平美術界畫家,迎來了解放。新中國成立以後,藝專改組為中央美術學院,他擔任院長,勤懇工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為人民的美術教育事業作了寶貴的奠基工作。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徐悲鴻
  • 誕辰
  • 現實主義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