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7月9日,陳佐湟執棒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女中音梁寧登臺 |
7月9日下午,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拉開了大劇院紀念馬勒逝世百年系列音樂會的序幕。接下來的5個月裏,馬勒創作的10部交響樂作品將在大劇院全本演出,這是馬勒作品首次在中國集中亮相。
國家大劇院音樂總監陳佐湟稱:“不管這個活動會留下什麼樣的遺憾,我們相信它對中國交響樂的演出是推了一把力的。”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表示,期望在演出中出現苛刻的觀眾,“因為我們要把馬勒的全本演出立起來,提高標準才是最重要的。”
10部作品
還原真實馬勒
1894年3月29日下午,指揮家馮 彪羅的葬禮在漢堡舉行。現場近三千人聆聽由童聲合唱團演唱的聖歌,馬勒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葬禮成為馬勒完成第二交響曲《復活》的重要靈感來源。大劇院將這場音樂會安排在下午,其中最為經典的“葬禮”樂章為觀眾“復原”當年馬勒參加彪羅葬禮的情境。
音樂會上,陳佐湟率領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和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管弦樂團組成的近150人的樂團和近百人的合唱團,以第二交響曲《復活》為“馬勒系列”拉開大幕。
為觀眾呈現真實的馬勒是系列音樂會的一個重要思路。據陳佐湟介紹:“在5個月的時間裏上演馬勒的10部交響樂作品,這樣的做法在世界上不多見,更何況馬勒系列音樂作品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是國內任何一個交響樂團都很難滿足的,比如一套節目中要用到10個圓號、8個小號,並且合唱團規模也很大。我們下決心要為觀眾奉獻高水準的馬勒作品,在樂隊的構成上,有兩場音樂會由中國國家交響樂團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一同演出,是為了滿足馬勒交響樂所要求的超大編制。”
談及馬勒生前沒有完成的第十交響曲,陳佐湟説:“上世紀20年代到80年代,不知道有多少作曲家試圖完成馬勒的作品,目前現存的版本至少有五六個,長度從20分鐘到70分鐘不等。因此,在這次系列音樂會上馬勒第十交響曲究竟演奏不演奏,以什麼樣的方式演奏,此前我們一直在爭論,最終我們決定只演奏馬勒生前的原作,以此來接近歷史的真實,而這場音樂會的其他部分則用馬勒的聲樂、器樂作品來補充。”
提高演出標準
期待苛刻觀眾品評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團長關峽是此次馬勒系列音樂會的重要參與者,他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演奏馬勒作品不過十幾年的事情。馬勒的作品表達了他內心世界的徬徨、絕望、糾結、幻滅,突破了以往作品的演奏難度。可以説,中國之前演奏過的馬勒作品都不是很成功,對馬勒作品的傷害很大。經過了10多年的對馬勒作品的重新認識,我認為,我們現在仿佛才到了追求藝術水準的時候,因此我期望在演出中出現苛刻的觀眾,因為我們要把馬勒的全本演出立起來,提高標準才是最重要的,否則演出多少場都是沒有用的。”
陳佐湟表示非常認同,他説:“馬勒的作品是非常個人化的,並不容易以一致的態度來對待。我也是這樣,有的時候會很喜歡馬勒,但是有的時候又很不喜歡。但是人們常説交響樂是人類感情世界的鏡子,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在交響樂作品中從來沒有感到過失望,而馬勒的作品把這種情感推向了一個極致。馬勒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他對如此宏大結構作品的把握,對每一種樂器的了解,對情感世界角角落落的挖掘是無人能及的。我不知道這些音樂會有多少人會全部都來聽,我預計觀眾對這些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我希望馬勒音樂會能夠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關心,這對於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總算是往水裏扔了一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