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內三位頂尖藝術批評家昨接受成都商報記者專訪,為成都藝術超市獻言
隨著成都藝術超市的開幕和千件藝術品的展出,有關“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的話題逐漸從新鮮熱點變成將要長期陪伴我們的日常事物。對於那些仍覺得藝術品屬於奢侈品、或難以讀懂的市民們來説,該如何理解它對於我們精神文化生活的意義。昨天,成都商報記者專訪了幾位當代藝術界的著名批評家,請他們從各自的視角出發,談談成都藝術超市。
栗憲庭:
人人都能消費藝術
眾所週知、也令人欣慰的是,這位最著名的當代藝術批評家一直堅定地支持“讓大眾都能消費藝術”的觀點。早在2007年,栗憲庭就做出了一些嘗試:他挑選了數百名藝術家的作品在宋莊藝術節上舉辦了一個小型的藝術品展銷會,藝術家們像在商場設櫃臺一樣擺攤,展示自己的作品,讓顧客們挑選,所有作品的單價都在萬元以下。栗憲庭將其稱之為藝術集市。入市的原則很簡單:自創、自選、低門檻。
在集市的序言《藝術集市2007》中,他誠懇地寫道:“……藝術的體制——美術館、藝術機構、畫廊、批評家、經紀人等,所有藝術體制的各個環節,把現當代藝術建成了一個新的象牙塔,尤其在消費社會,藝術市場成了商人尤其是大商人的一個高端遊戲。藝術集市努力建造的不僅是一個低端市場,也是一個打破藝術小圈子化的途徑。”
2009年下旬,栗憲庭作為顧問參與了成都西村藝術空間平價藝術集市的規劃,他表示:“藝術終究是為廣大老百姓服務的,若遠離了百姓,結果只能死路一條。探索低端藝術市場,我們可以逐漸建立和調整出一個既與絕大多數藝術家有關聯,又與中國老百姓有關聯的自主藝術市場。”
對於此次成立的成都藝術超市,栗憲庭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裡絕對不是一個單純買賣的場所,最終老百姓買不買畫是一回事,他走進來挑選的過程,已經是我們普及當代藝術,重建市場秩序的過程。”同時栗憲庭也特別提到,成都有著豐厚的藝術家資源,比如藍頂、濃園、高地等藝術群落,“活躍的藝術家有好幾百人,尤其以各大高校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居多,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他們不乏天賦和潛力,但缺少的正是類似‘藝術超市’這樣展示自己的機會和舞臺。”
黃篤:
不要只賣藝術品
更要提供藝術信息
聽説了成都藝術超市的誕生後,黃篤表示,這一産物的形成,應該和市民經濟實力的進步有很大關係。“5萬元以下的藝術品,對於有錢人來説還是很便宜了,對於低收入人群則依然很貴,適應的群體還是收入較高的白領。這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有必然聯絡,不會無緣無故地産生,而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
對於許多人認為藝術品等於奢侈品的觀點,黃篤並不贊同,“奢侈品也是分層次的,不能一概而論,藝術品的價值主要取決於藝術家的水準和聲望,那麼藝術家中間也有成功的、正在崛起的和剛出道的,價格彼此相差很遠。”
在黃篤看來,隨著如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買了大房子,挂掛曆沒意思,買假貨更沒意思,“那麼自然會有人想,既然有一定經濟實力,為什麼不買原創作品呢?這是個自然而然的現象。”至於藝術能不能走進千家萬戶,則被看作一個“全民的審美問題”——“當年蔡元培提出的美育問題,其實至今沒有完成。我們最大的問題是,全民的審美判斷力還比較弱,基本的藝術教育問題尚未解決。大多數人對藝術品的認識頂多是只覺得好看,但看不出門道。而在歐洲和美國,藝術教育從小就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城市會留出空地做公共雕塑,公共與私人的美術館四處可見。”
最後,黃篤還對成都藝術超市的功能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這個事情的初衷是公益的,願望是美好的,但如果僅僅是賣藝術品,就不好了,還應該給大家些信息,比如你為什麼讓人家買,理由是什麼,用作投資還是只考慮個人趣味等等。要慎重,要給顧客正確的指導和全面的信息。不能只是出於自己的商業目的,什麼貴推薦什麼,你至少要給人講講,這畫好在哪。這和好的餐廳也是一樣的,有品位的餐廳,不一定給你推薦最好最貴的菜,而是會針對顧客的口味和具體情況,推薦比較適合他們的菜。這也是誠信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