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中印歐三地專家啟動紙質文物保護計劃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4日 11:2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俗話説:紙壽千年絹八百。看著過去幾十個世紀積累起來的古代典籍、手稿、書畫逐漸湮沒,人們會覺得十分遺憾。廣州博物館館長程存潔日前帶來了好消息。他透露,一個以保護和交流紙質文物為目的,由中國、印度和歐洲三方共同開展的文化合作項目——“青都計劃”已經啟動。三地專家希望攜手為這些脆弱嬌貴的文物打造一個“五星級的家”,並且為公眾使用這些平時不易一見的文物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徑。

  珍貴卻脆弱的紙質文物

  許多古代紙質遺物堪稱瑰寶,但它們的天然性質也使其成為最易受損的文物種類之一。據介紹,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都是在手制紙張(如宣紙)、絲綢、綢緞、錦緞等材料上進行創作。這些有機材料不僅脆弱,而且不穩定,容易分解。無論是收藏時不合適的處理、展示或者蟲害的影響,還是霉變、水漬或者火災,都很容易令它們遭受嚴重的損失。如果周圍環境發生大的波動,比如溫度、濕度的突然變化,這些有機材料的反應也格外劇烈。此外,在潮濕環境中,它們面臨的化學和生物分解過程也會大大加速。儘管今天很多古代書籍、文件和繪畫都保存在設備不錯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中,但是基於大氣環境、皮革成分、紙質成分、墨水成分等原因,它們仍會發生化學降解。比如舊式的墨水和19世紀、20世紀的書所採用的印刷油墨的酸性性質,會以一種無法恢復的方式摧毀紙張,讓紙張産生破洞以及變黃、變脆、變得易碎。因此,在有可能的條件下,專家們會對紙質藏品進行脫酸處理,以延長其壽命。

  灰塵和污垢也會給紙張和絲綢帶來永久的污漬,它們同時也是黴菌和害蟲的食物。但在清理這些污染物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因為很多時候畫上的顏料微粒或墨水已經沒有很牢固地附著在紙張、絲綢上,很可能隨著污垢被一同清理掉了。而對於害蟲來説,中國傳統的方法——樟腦藥劑仍在廣泛使用。

責任編輯:張筱曼

熱詞:

  • 紙質文物保護
  • 新聞資訊
  • 藝術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