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動漫 >

動漫業的怪現狀:做動漫找死,不做動漫等死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2日 14:5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幾年的中國動漫如一株大樹,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之態,但在繁花與綠葉之下,卻也暴露出一些奇怪的“根須”,筆者有感於此,將其歸納為3個怪現狀。

  一是“做動漫不如賣茶葉蛋”。

  在漫畫行業,如以較高水準平均3人一天一頁計算,200至400元每頁的稿費標準下,人均月收入不到3000元。最大的問題在於,國內為數不多的漫畫雜誌的稿源幾乎被若干知名漫畫工作室壟斷,而工作室降低製作成本批量生産的做法又容易造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風格等方面比較嚴重的“哈日、哈韓”甚至雷同的現象。動畫行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動畫導演月收入幾千元,製作人員月收入千余元的現象比比皆是。

  有專家曾指出,10到15年建成動漫大國的提法堪稱“大躍進”。如今,急功近利的後遺症已經表露出來,電視動畫片年産量年年見長,其中不少是湊數而去,質量被置之不顧,業內人士對此早已是心知肚明。如此“發展”,大量資金投入不能實現良性回收,整個産業都面臨著嚴峻挑戰。

  這也難怪業內一度流行“做動漫不如賣茶葉蛋”的自嘲語,畢竟,茶葉蛋是有市場的,有人會買了來吃,做的人也能掙回錢。

  二是重動畫輕漫畫——這也是中國動漫界一直談論但並沒有得到解決的一個話題。

  漫畫,是原創動漫發展的源泉。從日本原創動漫的發展模式看,凡是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動漫形象(故事),絕大多數都是連載10年左右的漫畫作品。事實證明,沒有廣泛傳播的作品,做得再好的動漫形象(故事),其附加值也等於零。

  漫畫産業的弱勢,依舊是目前中國動漫産業發展的障礙。據了解,《漫友》的單本發行量在20萬冊左右,後起之秀《知音漫客》雜誌目前單本發行量突破100萬冊,成為目前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漫畫雜誌,但跟日本的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鼎盛時期1200萬冊的單本發行量相比,差距仍然甚遠。這些出現在漫畫雜誌上的漫畫作品,能被拍成動畫片的也是鳳毛麟角,更別説發展成有市場影響力的動漫品牌了。

  文化産品的深入人心,需要廣泛地傳播。影視呈現是一種很高效、最直接的傳播方式,所以,動漫投資者往往急功近利,選擇投資動畫,卻忽略了文化産品需要時間積澱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規律。

  三是“做動漫找死,不做動漫等死”。

  “我只會畫漫畫(做動畫),不做動漫做什麼呢?”不少動漫專業人才表達過這樣的無奈。

  畫漫畫,如果不符合雜誌社的意圖,稿費的事還是甭想了,至於新手,就算符合了,收入多半也不及老手的一半。説到出漫畫書,必須能有3本以上的作品數量,發行商才有興趣;如果自己出版發行,印5000冊成本要3萬元左右,沒有發行商對接市場,印了也是一堆廢紙。

  做動畫,門檻就更高了,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要面臨“製作完了沒處播,播出以後沒人説”的尷尬境地,也有可能顆粒無收。

  筆者認為,這直接反映出中國動漫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脫節狀況,出版、播出、進口、衍生品等各個環節各自為政,人為割裂了動漫産業鏈。中國動漫作品的優劣不是創作者説了算,也不是讀者(觀眾)説了算,而是動漫産業鏈各個環節掌握渠道的人説了算。動漫原創者需要更廣闊和有效的傳播渠道,需要産業鏈各環節協力解決原創者的利益問題,這樣才可以避免“做不做動漫都和死有關”的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