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38萬紫砂壺未開展就被買走 紫砂壺有多高倣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10:4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趣壺售價38萬元

五代詩韻留香壺 售價35萬元

  38萬元一把的紫砂壺,展覽還沒開幕就被人買走了。在近日的“印象紫砂”全國巡迴展廣州玉鳴軒分站上,廣州的紫砂壺愛好者出手驚人,短短一個上午,單是三四萬元一把的紫砂壺,就被“掃掉”了十多把。但在藏家們帶來給大師鑒別的藏品中,卻遺憾地多是高倣的作品。對此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鮑志強表示:“現在的藏家對紫砂的了解不夠,交了很多學費,要藏紫砂壺,要從了解作者入手。”

  38萬紫砂壺未開展就被買走

  去年5月份,一把創作于1948年的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相明石瓢壺”,拍出了1232萬元的高價。緊接著,去年底一把館藏級明代時大彬制圈鈕壺,也以1344萬元的天價成交,創下國內紫砂壺拍賣的最高紀錄,再次推高了紫砂壺收藏的熱潮。

  在“印象紫砂”全國巡迴展廣州站上,三位宜興紫砂工藝師鮑志強、毛國強、曹婉芬的作品一展出就被廣州的藏家搶購,其中最貴的是鮑志強創作的一把天趣壺,壺把與壺嘴線條流暢、造型獨特,雖然標價高達38萬元,但展覽還沒開始,就被本地藏家率先買下。緊跟其後的是一把五代詩韻留香壺,集陶瓷造型美、紫砂材質美、中華茶韻美、古典詩詞美與書法陶刻美于一體,體現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創意,售價也高達35萬元。

  高倣紫砂壺越來越多

  眼看近幾年紫砂壺價格節節攀高,市場上的高倣壺也越來越多。借展覽之機,很多廣州藏家帶來了家裏“壓箱底”的寶貝,但大師們一看,卻只能遺憾地搖搖頭告訴藏家:“假的。”當中一個高倣壺的技藝之高,還令鮑志強連連稱讚:“若不去論它的真假,自己拿來賞玩也不錯。”

  對此,鮑志強告訴記者:“現在的藏家對紫砂的了解不夠,交了很多學費,要藏紫砂壺,先要從了解作者入手,每個大師都有自己的制壺特點。”

  但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借著越來越先進的技術手段,如今的高倣壺的倣真程度也越來越高。要倣名家作品,現在只要配好相似的泥土燒制,成型後可用電腦仿製款識製成,加上不少高倣者本身就是能工巧匠,有的工藝水平已接近前輩經典壺或同代名壺的水準,只苦於自己沒名氣,壺價太低才劍走偏鋒的,所以制出的高倣壺足可以假亂真,辨別真偽的難度相當大。

  紫砂泥並不稀缺

  雖然近年來紫砂壺持續升溫是其價值的回歸,但2005年宜興政府頒布“紫砂礦禁採令”後,紫砂泥稀缺的傳聞也確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鮑志強告訴記者:“紫砂泥並不如外界傳聞的稀缺,只不過現在宜興的紫砂礦泥並不是由個體企業開採,而是由宜興政府有序、保護性地對泥料進行開採和分配,在宜興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沒人拿這個來炒作。”

  “但是紫砂壺集壺泥、壺色、壺形、壺款、壺章、題銘、繪畫、書法、雕塑、篆刻諸藝術于一體,是中國傳統文化最豐滿、最全面的載體之一,在目前國內藝術品門類中,單件作品超千萬元的極少,紫砂壺能夠達到這個高度,是社會對紫砂藝術的肯定,也是其應有價值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