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11:2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網
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將於12日開幕。青海唐卡、江西南昌瓷版畫、江蘇蘇繡等208個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將首次集體“亮相”,尋求市場化、産業化發展的廣闊空間。
經歷了六屆的成長與發展,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性文化産業會展,深圳文博會已經從初創期成功轉向成長期,成為促進文化交流與産業合作的重要平臺。
推動文化産品轉化為生産力
回顧組團參加文博會的歷程,天津市文化局有關負責人説,“有實實在在的收穫,能拿到訂單”是文博會吸引國內企業和單位前來參展的內在動力。
2007年,河南開封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第一次來參加文博會,沒想到一舉解決5800萬元“萬歲山主題公園項目”啟動資金問題,使這一歷史遺跡重展風采。回顧這一成功案例,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宏偉表示:“我們正是從文博會上認識到,中原歷史文化的優勢資源如何得以變成‘真金白銀’。”
作為中國文化産業“第一展”,文博會經過7年6屆的發展,逐步顯現出它對文化産業的巨大推動作用。
對此,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總經理葉建強分析認為,文博會最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將産業和經營意識帶入了文化領域,使得長久以來受到約束的生産力被釋放出來。6屆文博會累計成交3780多億元人民幣,從首屆356.86億元躍升至第六屆文博會1088.56億元,翻了近3倍,成交額快速增長,有力促進了中國文化産品交易。同時,文博會的投融資功能也進一步增強,第六屆文博會吸引了3016個文化産業投融資項目,投融資總額達到了622.74億元,同以往歷屆相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事實上,每屆文博會都在“交易”二字上努力做足文章。葉建強説,深圳文博會從舉辦之初就定位於文化産業成果的展示與交易、旨在推動成千上萬項文化産品轉化為生産力。“文博會的成功不只表現在不斷增長的合同成交額上,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它向全國提供了文化産業發展可資借鑒的方向。”
也正是因為這種巨大的産業推動效應,近幾屆以來,文博會不斷實現了全國31個省份以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的“滿堂紅”,而在即將開幕的第七屆文博會上,更是首次出現主場館需求熱烈、“一位難求”的可喜狀況。據統計,目前已有全國1895個政府、企業和機構參展,比上一屆增加98個,龍頭企業參展比例達到56%,核心層企業參展率達到92%,分別比第六屆文博會提升19.2%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