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畫鄉消逝,年畫何處落腳?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0日 10:5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拆遷中的畫鄉

 “今天下午兩點,隨馮先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看望天津木版年畫缸魚藝人王學勤,看他搬家,人去房空。該村最後一個藝人在城市化進程中退出了生養自己的村莊。”這是筆者于3月27日寫下的日誌。

  今年春節前夕,筆者還隨馮驥才先生去看望過王學勤,那天馮先生讓秘書提了兩瓶五糧液、一包茶。王學勤的家在距天津市區約30公里的張家窩鎮宮莊子村,笑逐顏開的“缸魚”大爺早早就站在門前,迎接我們。他的家陳設簡陋,平時畫缸魚的地方就是臥室旁一間簡單而擁擠的小屋。當地年畫藝人告訴我們,今年王學勤印了8000張“灶王爺”,主要是周圍村裏的人來買,住樓房的村民和城裏人已經沒有用它的了。在交談中王學勤説,今年“五一”前這裡的房子就要拆遷了。馮先生有些憂慮,立即囑咐我們要抓緊時間將王學勤作畫的畫室拍下來,並打算按原貌搬到天津大學的年畫博物館裏去。大家都擔心,在新農村建設不斷加速的今天,那些被保留和挽救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該在何處落腳呢?雖然手藝人還在,但失去了使用手藝的村落、失去了對手藝感興趣的人,手藝又該如何存活呢?比如年畫,如果村落沒有了,年畫中的“缸魚”和“灶王爺”又將貼在哪兒?村民們會不會很快將它們丟棄並遺忘?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分“細活”和“粗活”,“細活”的風格是精描細繪、色彩素雅,“粗活”則豪放粗獷。王學勤畫的是“粗活”,他憑著世代傳承的繪畫技藝成為中國唯一以“粗活”形式繪製楊柳青年畫的民間藝人,因此被視為津味文化的“活化石”。“缸魚”是天津楊柳青傳統年畫的獨特品種,王學勤畫的缸魚線條粗獷、色彩艷麗,藍綠色的底子襯著一條肥頭大尾的紅鯉魚,四週點綴些綠葉粉蓮,下方印有“連(蓮)年有餘(魚)”4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