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內地拍行搶佔早期油畫板塊 海外華人作品漸受追捧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3日 12:3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春天伊始,藝術品拍賣吹響號角,香港蘇富比率先拉開了春拍的序幕。香港佳士得、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各大拍賣公司蓄勢待發。今春,北京匡時即將拍賣常玉的作品《曲腿馬》,常玉目前在雅昌油畫藝術家價格指數排名中位列第一。

  2010年秋,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給了大家些許驚喜,在上拍量、成交量、成交額和成交率等各方面取得明顯突破,但相對於其他板塊而言,該板塊增長腳步略顯遲緩。中國油畫市場中,早期油畫市場板塊中的徐悲鴻、林風眠、常玉等名家作品仍備受關注,其精品名作的市場價位進一步抬升。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統計,在2010年秋入圍前100名高價榜單中,油畫及當代藝術佔據7席。其中,最高價作品為常玉的《青花盆與菊》,以4583.8萬元的成交價,一舉奪得2010年秋季油畫及當代藝術拍賣紀錄的桂冠。近期,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拍上,張曉剛作品《生生息息的愛》最終以7906萬港元成交,創新中國當代藝術拍賣紀錄。

  值得注意的是,以常玉、趙無極為代表的海外華人大師的油畫作品在內地的成交紀錄與港臺市場還有一定差距。常玉的《青花盆與菊》、張曉剛的《生生息息的愛》這兩項個人作品世界拍賣紀錄均是在香港拍賣市場創出。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數據也反映出,油畫和當代藝術板塊在港澳臺地區復蘇勢頭強勁。

  對話專家

  Q1:為什麼海外華人畫家的作品在內地越來越受到市場追捧?

  藝術的國際化更有未來和市場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教授趙力:隨著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亞洲經濟的騰飛,台灣本土的藝術品從業人員及機構認識到要發展自己的藝術家及藝術品收藏體系,從而産生了三個不同的方向,分別為台灣本土藝術家、以羅中立為代表的一批大陸藝術家,及以趙無極、朱德群為代表的一批具有海外聲譽的華人畫家。

  這些海外華人藝術家很多都是在法國、巴黎、美國等海外進行創作。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時候,他們的收藏市場出現了第一次轉折,回到了東方市場。畫廊和藝術推廣人,找有國際聲譽的華人藝術家,因為他們認為藝術的國際化更有未來和市場。在這種情況下,趙無極的東西首先進入內地,接著就是朱德群的作品。常玉既是具有國際聲譽的華人藝術家,同時又是老油畫的方向,很快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

  Q2:為什麼海外華人大師的作品在內地與海外市場上的表現仍有較大差異?

  海內外藏家對作品偏好不同

  趙力:全亞洲高端藏家最集中的台灣地區,在20年前亞洲經濟飛速增長時就開始收藏早期油畫作品,大量的早期油畫作品都集中在港臺地區。

  而內地卻未出現這樣專業美術館級別的收藏家,大多內地藏家都偏好于稀少的古代繪畫珍品以及暴漲的當代藝術作品,更令人無奈的是內地藏家們並未意識到早期油畫對於中國油畫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是罕見並有著重要學術價值的早期油畫作品在內地拍賣,也因為不被藏家所熟知便只得以較低的價格被港臺買家收走。

  Q3:如何看待這批藝術家作品未來在內地市場的表現?

  拍賣行開始搶佔早期油畫板塊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永:中國內地拍賣公司已經漸漸開始搶佔早期油畫這一價值非淺的板塊。隨著內地藝術文化活動的推廣以及內地收藏家對於早期油畫認識的加深,內地的拍賣行也在竭盡所能的爭取到最好的早期油畫作品。

  對於藏家而言,以常玉、朱德群和趙無極為代表的海外華人大師都有著清晰的著錄以及學術梳理,由於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台灣藏家在全球範圍內收集早期油畫作品和梳理其背景資料,這類大師的每一幅作品都經得起考證,因此買家對於這類作品無須有假貨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