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美術市場 >

誰在控制藝術市場的定價權?一場“金錢遊戲”?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7日 11: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黃庭堅 砥柱銘 RMB436,800,000 北京保利

2010年藝術品拍賣部分高價拍品

  億元藝術品頻頻出現,各地收藏家紛紛用“看不懂”、“沒法玩”來形容這個火爆的市場。人們紛紛猜測:是什麼讓藝術品越來越貴,越來越讓人“買不起”,又是誰在控制著藝術市場的定價權——

  拍賣會上,來了“新面孔”

  2010年6月3日,北京保利5週年春拍夜場,黃庭堅的《砥柱銘》以8000萬元起拍,經過68輪的競價後,以4.368億元成交,創中國藝術品成交新世界紀錄。此外,北京保利拍出的元代王蒙《秋山蕭寺圖》以1.3664億元成交,清代錢維城手卷代表作《雁蕩圖》以1.2992億元成交,中國嘉德拍出的張大千絹畫《愛痕湖》以1.008億元成交。短短兩年內,中國藝術品市場就完成了由低迷向復蘇再狂飆突進的過程, 中國藝術品市場迅速挺進“億元時代”。人們議論:藝術品為何突然變得這麼貴?

  北京榮寶拍賣公司總經理劉尚勇認為,這一方面説明藝術品的定價權正回到中國,但另一方面,“今後誰的畫值錢恐怕要由資本説了算”。據了解,在2010年“春拍”和“秋拍”的拍場上,許多著名企業的董事長、總裁都到現場參“戰”,所有拍品幾乎被他們席捲一空。同時,民營企業家逐漸成為收藏主力,尤以江蘇、浙江、北京以及東北的企業家為盛,他們是高價位藝術品的主要買主。

  對此,華辰拍賣公司董事長甘學軍還清晰地記得:“過去活躍在拍賣會上的多是有家學傳承、知識積累的收藏家,近兩年的拍賣市場,收藏家、行家不再一統天下,多了很多生面孔。投資者多了,投機者更多了。”

  在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的描繪中,“這群藏家,年紀在40—50歲左右,分散于各行各業,但以生意人居多,主要從事金融、房地産、礦産、能源等行業,其中有不少是上市公司老闆。他們在拍賣場上氣吞山河,出手豪爽,在拍賣會上最青睞其中的精品、極品,而且一口價成交額最大”。

  一位業內人士説:“2010年,這些新買家佔買家總數量的30%左右,他們中還有一些財富‘新貴’,受過海外教育,從事金融、地産、高科技行業。”

  對於這一波行情,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是一向行動迅速的浙商資金和財大氣粗的山西煤老闆所助推。據了解,從2010年開始,諸如山西煤老闆、溫州炒房團已開始大舉進入藝術品投資領域。業內人士介紹説,浙江排名在前的民營企業大多有鉅額收藏,數量質量甚至超過了博物館館藏。目前,仍有大批浙商雲遊在海外搜寶,一旦有合適目標,很快就會大手筆掃貨。近兩年來,國內幾大拍賣公司還在全國僅有的三四場巡展目的地中,加上了山西太原。

  “熱錢出沒”,請注意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秘書長呂立新表示,藝術品市場表現出的強勁勢頭,跟各路資本大量涌入不無關係,“就是通常所説的熱錢”。對此,拍賣界人士袁慧敏認為:“與其説是遊資,不如説‘三棲資金’更準確。因為有許多買家本身的資金就是在房産、股市和藝術品市場之間不斷逐利棲息。”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長期關注,可以發現國內藝術品市場許多拍品都是5年內反復出現,而且有的還是短期內不止一次易手。而在國外,世界不少頂極藝術品都是時隔幾十年方在拍賣市場重新現身。這種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熱錢的存在。

  “投資家們缺乏對藝術品市場清醒的把握,只是簡單照搬了股市資本運作手法。”甘學軍認為,熱錢會發揮其慣有的資本市場屬性,在曲線震蕩中獲利,於是藝術品市場會出現頻繁交易、頻繁易手的現象,也會出現與股市類似的坐莊、跟進、散戶等現象。一段時間內,這對投資來説也許有利可圖,而一旦泡沫出現,可能會血本無歸。

  與此同時,北京匡時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證實,目前銀行、保險、基金公司等一些國內金融機構、銀行機構和國外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也開始進入藝術品市場。

  據報道,現在很多機構已經將藝術品投資作為風險投資的一個項目,“在未來,以企業團體為主的投資者將在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高端領域佔主流趨勢。”甘學軍説。除此之外,近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還興起了以信託模式交易為中心的藝術品信託或以藝術品資産産權合約份額化為中心的藝術品産權類證券化交易,藝術品正從藝術資産變為金融資産。

  甘學軍認為,今年藝術品市場資金流量增大主要來源於股票和房地産市場的變化,企業和機構投資者是這部分熱錢的主要提供者。財團和企業的進入使風險增大,將導致泡沫。

  啤酒,總會有“泡沫”

  一些藏家對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億元時代感覺突然——相比之下,西方藝術品拍到億元通過幾十年才得以完成。有人開始質疑,保利、嘉德等的高成交額是否真實?

  呂立新發現,“前幾年很多公司沒有夜場拍賣,現在一直拍到了後半夜,一件拍品第一次沒有成交,然後就趕緊補拍匆匆做個數額和成交量。”他認為,一些公司開始盲目追求拍品數量,這中間的確有水分。

  此外,有業內人士稱,隨著藝術品市場行情逐漸走高,很多不具備收藏知識的新買家涌入,為了鑽空子,大的拍賣場今年出現的假貨增多,“底價上千萬的大宗拍品假的越來越多,但就有人花幾百萬當真品買走。”

  在天價的“誘惑”下,炒作之風盛行。目前,一些畫廊會雇用一些“星探”去美術學院等機構挖掘新人,低價收購其作品,或簽訂固定期合同,然後利用組織畫展、參與拍賣等方式將價格炒上去。很多本來不名一文的新人經過“包裝”,作品價格一年漲幾十倍已見怪不怪。

  劉尚勇表示:“前幾年,外資打造的當代藝術板塊就是這樣,現在國內的一些資本正在打造宮廷藝術或皇家收藏板塊也是這樣。這不是愛好者或普通藏家能夠做到的,只有産業資本或金融資本才有這樣的實力。”只要是進入這些板塊的藝術品,其價格就非常高,而被産業資本甩掉的藝術品則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實現其價值。

  藝術市場評論人牟建平認為,目前古代和近現代書畫市場行情漲得過快,把上漲空間一下子填滿了。“儘管收藏中國書畫有文化價值觀的認同,但近現代書畫是否有後勁兒還有待觀察。一旦資金跟不上,假畫嚴重時,就會出現泡沫。”

  牟建平注意到,去年秋拍中,價格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近現代中國書畫作品就有一定比例的贗品,且已不是個別現象。正因為純投機型新手的進入,為高價贗品找到了土壤,也助長了泡沫的出現。

  中國拍賣協會副秘書長王鳳海認為,在藝術品市場“操盤手”大量出現的當下,投資行為風險加大,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