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國畫大師劉旦宅在上海逝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4日 09:2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日上午,國畫大師劉旦宅先生在上海中山醫院因病辭世,享年80歲。劉老先生的兒子劉天煒告訴記者,父親走得很安詳,生前已叮囑家屬後事從簡,不開追悼會,家中不設靈堂,謝絕奠儀。他説,父親一直堅持藝術應該回饋大眾、回饋社會,所有作品也將儘量按照這個原則處理。

  就在劉老先生辭世前一天中午,與先生結下40餘年深厚友誼的本報資深記者鄭重還曾前往醫院探望。“當時他精神不好,腦子卻清楚得很。我們聊了半個小時,他斷斷續續給我講美術界的現狀,感慨畫壇表面熱鬧,實際上難覓像樣的作品,最擔心的便是後繼無人。”鄭重感嘆,“本來我打算明天再去看他的,豈料那竟是我與他的最後一面。”鄭重説,劉老先生外表文弱,骨子裏是“真正的硬漢子”。

  “他是當代真正的國畫大師,為國畫藝術建立了一種藝術標準。他的離去,帶走了一種標準以及一個時代。”劉老先生生前好友、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説道。他至今惦念著,劉老先生生前多次提起的三樁未嘗之心願:一是上海至今仍沒有世界級的美術學院,二是心心唸唸想要建起的上海國畫研究院近些年來始終進展不大,三是作為中華藝術精華之精華的書法尚無與之匹配的理論研究。

  畫不盡的《紅樓夢》

  劉旦宅主要作品有《曹雪芹生平》(組畫)、《琵琶行》、《洛神賦》、《長恨歌》、《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組畫)、《九歌圖》(組畫)等。他擅人物,兼花鳥,傚法漢唐人物,取道宋元山水,轉益多師,融會貫通,工寫兼長。

  這是一位執拗的畫家,針對一類題材,人家畫一張兩張,他偏要畫幾十張的一個系列,他畫歷代詩人系列,從屈原、李白畫到蘇東坡、文天祥,他也繪過多套紅樓人物,繪完簡筆繪繁筆,每一套中的人物形象動作或取景或取境均有所不同。1981年11月發行的郵票《紅樓夢——金陵十二釵》轟動一時。在劉老先生筆下,黛玉葬花,緊蹙鵝眉,凝眸處直嘆“天盡頭,何處有香丘”;而寶釵撲蝶,形象穩重端莊,又不失青春少女的天真嬌美,人物個性心思情態盡顯。

  名士騷客、麗姝媛淑,儘管所繪之人多取自古典題材,所用之法承繼了文人畫的高雅之趣,劉老先生筆下卻有“一代之精神”,總有一些悠長的韻味在畫外。魏劭農説,劉老先生畫古人,並非僅僅為他們穿上古裝,而是“讓今人與古人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劉老先生常説,我們提倡發揚傳統,但並不是對傳統頂禮膜拜,學習傳統,要有增有減。

  是畫家,首先是文人

  劉老先生早有畫名,故鄉浙江溫州的靈秀在他的畫中表露無遺。他幼年家境貧寒,10歲時曾在溫州舉辦過《十齡童劉小粟畫展》,有“神童”之譽。其學堂生涯早在初中一年級就已結束,卻深知繪畫尤其是繪古典人物,歷史掌故、文學背景少不了,日後便在每一次落筆前都有意識地補上。為畫《紅樓夢》,他也將自己“畫”成了一個紅迷,熟悉書中的每一段故事,更熟悉書中的每一個人物。

  劉老先生的繪畫甚至跨界,講究從中國詩、書中汲取畫的靈感,曾言“詩書畫三絕,世所蘄向……抑詩書有補于畫,畫之氣之韻,多由詩書來。”他崇拜顏魯公的沉雄深厚,也喜好趙佶瘦金體的勁挺灑脫。他筆下的線條往往具有運動感,那兔起鶻落之疾的運筆,讓人不免想到書法的抑揚疾徐。

  1996年與劉老先生一道赴歐洲旅遊,魏劭農坦言見識到這位中國畫家的國際視野,他關心東西方繪畫之不同,並願意用西方觀念來解釋中國繪畫。鄭重也説,劉老先生每天都看新聞、關注國際動態,“簡直比我這個做新聞的還有新聞敏銳度”。

  劉旦宅先生的畫,當屬一種文人畫,或水墨或淡彩、或情思橫逸或古樸雅健者,功夫幾乎全是在畫外而非畫內。有人説他是畫家,卻首先是文人,善書畫而兼工詩詞,不動聲色地賦予自己文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