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免費,也是一場考試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11:0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美術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者按:2月18日,財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長王家新在在文化部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2011年為了“三館”全國免費開放,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18億元。中央級美術館、圖書館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統一安排。省級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所需經費應全部由省級財政負擔。中央財政將重點對中西部地區地市級和縣級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以及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予以補助,中、西部地區負擔比例分別為50%和80%。東部地區所需經費由地方財政自行解決,中央財政將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

  免費,是件好事,更何況是18億元的免費大餐。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馮遠曾説過,要把中國美術館這座繪畫藝術的最高殿堂,打造成沒有“圍墻”的美術館。這是幾代中國美術館人的夢想,也是許多人對中國的美術館的期許。博物館免費開放能夠得到各級政府的積極響應,首先反映了政府執政理念的變化。政府的文化自覺意識進一步增強了,政府執政為民有了更好的載體,同時這也是推動文化建設、增強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求。

  關於免費,也讓我想起了自2002年以來,杭州市對西湖景區逐步實施免費開放的政策細則。2003年那一年的“國際博物館日”,杭州西湖周邊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杭州歷史博物館、章太炎紀念館、蘇東坡紀念館,加上之前已經免費開放的于謙祠、俞曲園紀念館、林風眠故居紀念館、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等,正式宣佈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2000年前後,不少在杭大學生的手中都有一張浙江博物館的年票,憑學生證花5元錢,就可以辦理。這種年票在2004年的1月1日最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浙江省博物館的免費開放。

  免費開放,首先受到衝擊的便是以往的門票收入。作為中國旅遊的重鎮,杭州在全國率先對旅遊景點和博物館實施免費細則,這在當時被很多人認作不理解。然而,杭州市的旅遊景點免費開放在經歷了早期的考驗後,隨之而來則是雙贏。根據有關統計,西湖景區的公園景點和博物館門票免費後看起來門票收入損失了5000萬元,但景區內人流增加了,商業服務資源增值了,對杭州市財政的貢獻是每年100多億元。而經過近8年實踐,浙江省基本探索出了一條既符合業內工作規律,又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路子,成為全國博物館、美術館免費開放的一個縮影。

  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免費開放,對廣大民眾而言,的確是一件好事,讓更多群眾共享了文化成果,但問題也會隨之涌現。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司長于群認為,隨著各地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的開展,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在基礎設施、服務內容、管理運行等方面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考驗:一是供需矛盾突出,免費開放後,廣大群眾的需求與公共文化單位保障能力矛盾更加突出;二是運行成本提高;三是管理難度加大;四是政策配套不齊。

  免費開放後的博物館與美術館,都面臨不同於以往的挑戰與克服。2008年初,上海博物館免費開放伊始,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將近過萬的人流量,是以往參觀人數的兩倍多,並且這還是在做了提前預約的準備工作後。之所以如此多的參觀人數,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上海博物館的藏品質量。

  免費開放後,對展事機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可想而知,各機構將不得不積極適應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努力提高辦展的質量和水平,把專業性和知識性、學術性和趣味性、科學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將博物館與美術館從以往少數專家、學者涉足的精英場所,轉變成面向大眾的文化教育行業,成為集展示、收藏、教育于一體的“社會課堂”。

  除了自身既有的藏品,提高展覽水平吸引觀眾,如何吸引更多的觀眾走近博物館與美術館,使他們不至於被別的美術館搶走,也是各個館都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免費開放制度對美術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展品維護,觀眾安全保障、設備設施完善、美術館功能完善等方面。可見,這是一把雙刃劍。免費開放工作不是簡單的“免費”兩字,而是以“免費”為契機,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內容和服務質量。如何在專業性與大眾性上面都能做出亮點,是需要切實思考的問題。實際上,對於國內廣大公立的展覽機構業界而言,現在依然是相對寬鬆的時期,雖然缺失了門票的收入,但國家財政的支持,概念上讓他們依然不用勒緊褲帶過日子。除卻極個別的大館外,越來越多的公立展覽機構正在陷入一種被動的狀態中,展覽基本上處於走馬換燈的狀態,教育功能基本仰仗敷衍,收藏更是基本靠等,面對如今不斷涌現出的私營博物館、美術館,公立機構應當感受到壓力和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