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春節將逐步成為具有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節日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5日 15:5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政協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讓春節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春節逐步走向世界,一方面,很多外國朋友在中國和中國人民一起歡度春節;另一方面,許多國家更是興起春節文化熱。如何使春節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日?如何讓更多的“洋人”喜歡春節、認同春節,並和我們一起過春節?如何通過春節這一文化載體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和人文精神,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佔有較高的地位,從而達到復興中華文化的目的?

    “大家”的春節

    我們都知道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但事實上,春節也是世界上一些國家的共同節日,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首先有春節作為全民性的全國最大節日的國家。夏曆新年的國際化早在古代便已開始,特別是在國力強盛的唐代,我國的夏曆和傳統節日習俗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東亞地區,併為這些國家所採用。目前,朝鮮、韓國、越南、蒙古與中國一樣過夏曆新年。日本邊遠的農村以及沖繩部分地區,人們還是和中國一樣過夏曆新年。新加坡因華人佔多數,春節自然成為全國最大、最重要的節日。

    其次是春節作為法定假日的國家。有些國家華人較多,當地政府為使華人過好節日,把春節(“華人新年”)定為法定假日,如印尼春節放假2天,馬來西亞2天,文萊1天,毛裏求斯1天。

    此外還有春節作為華人的民間節日。泰國歷史上也曾經將春節作為法定假日,後來由於敏感的政治原因又被取消。不過,春節作為民間節日,華人的公司、店舖一般放假5天。此外,歐美一些華人較多地區,春節也成為當地民間節日。

    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國家和地區政府都十分重視春節文化活動。在美國,中國的春節早已不只局限于華人社區,每逢春節,紐約和舊金山等市政首腦都會參與當地華人的慶典活動,並向華人拜年。紐約市于2006年將禁放鞭炮改為限放,紐約市標誌性的最高建築帝國大廈從2001年春節開始,連續3天在頂端點亮1327盞中國式綵燈。在加拿大,春節慶典已連續多年走進了象徵權力中心的國會山,華人社團在國會山舉行舞龍舞獅慶新春大會。從2007年開始,每逢中國農曆新年來臨,加拿大政府都會發行一套生肖紀念郵票。在英國,每年春節,倫敦、曼徹斯特等大城市都舉行多種慶祝活動。2008年中國春節,倫敦300個地鐵站張貼了新年巨幅海報,牛津街、攝政街兩旁樹上挂滿中國紅燈籠,倫敦市長每年都會參加“中國紅照亮自己”的點燈儀式。在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曾于2007年撰文恭賀春節,向所有旅居法國和歐洲的華僑華人致以新年祝福。國民議會每年舉行新春招待會,巴黎市長主持春節慶祝活動,向旅法華人華僑恭賀新年……

    “明白”的春節

    據一些海外華人介紹,近年來,春節已經從中國走向世界。每年春節期間,經常可以見到許多外國人也同華人歡慶春節——挂燈籠、點香燭、舞獅和燃放煙火。雖然很多外國朋友受到這種歡樂氣氛的感染樂在其中,但未必知其意蘊。春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承襲千年,具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對於沒有中華文化熏陶的外國朋友來説,可能很多人對春節還停留在“看熱鬧”的階段。所以,現在還有不少外國朋友好奇地詢問究竟什麼是中國的春節。讓春節走向世界,必須讓外國朋友了解、讀懂春節。

    春節是中國的第一大節,是名副其實的新的一年的歲首,所以春節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現象變化發展規律的節日。

    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把宗教節日作為第一大節,但中國的春節則不同,春節雖然有不少祭祀祈福的活動,但它不屬於某種宗教,是與季節變化和經濟生産緊密相連的節日,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在中國,無論何種宗教的信徒,都歡度春節,它體現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獨特性。外國朋友也一樣,無論信仰什麼宗教,都可以參加春節的各種活動。

    對於外國朋友來説,對春節最直觀的感受和最直接的參與莫過於各種民俗活動和各種美味的春節食品了。放鞭炮、逛廟會、吃餃子,看似簡單的事情卻都有其深層意義,這也是征服了很多外國朋友的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比如放鞭炮。鞭炮的劈裏啪啦爆炸聲,是“辭舊迎新”、“迎神接福”的文化象徵符號,所以每年正月初一子正(0點)是放鞭炮的時刻,如果沒有鞭炮,就沒有春節的氣氛。鞭炮原名“爆竹”,是中國特産。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關於鞭炮有各種不同的傳説,但一般都認為鞭炮能驅趕鬼怪猛獸。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餃子則是春節最主要的象徵食品,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餃子歷史悠久,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三國時已有形如月牙被稱為“餛飩”的食品,與現在的餃子形狀類似。唐代的餃子與現在的餃子差不多,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元朝稱餃子為“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相當盛行。

    隨著中國的發展,春節正逐步成為一個具有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節日,成為我們軟實力最好的承載體。誠然,讓外國朋友喜歡過中國的春節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從根本上講,這要依賴中國國力的增強,但也需要有意識地推動春節文化活動更好地、更理性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