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資訊 >

明故宮將“變身”皇宮遺址公園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30日 12: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源閒置:“南京紫禁城”成了休閒廣場

  由於歷遭戰火摧殘,明故宮大部分地面建築早在清代康熙年間便已“宮闕無存”;1929年,民國政府開築中山大道,將明故宮攔腰切斷成南北兩區;上世紀五十年代開闢的明故宮環路,又一次破壞了明故宮的完整性……目前,明故宮環路以內南北兩區分別建成了午朝門公園和明故宮市民廣場,但北區後來修建的一些倣古建築由於沒有參照原有建築規模和佈局,嚴重影響明故宮的整體形象。

  “明孝陵躋身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明城墻進入申遺預備名單在南京明文化的三大重要載體中,唯獨明故宮遺址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展示。”民盟南京市委副主委、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告訴記者,南京明故宮是明初全國的政治中心,也是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在南京的古都文化和明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目前社會各界對明故宮文化資源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綠地”、“休閒”的層面上,這是南京歷史文化資源利用上的一種缺位。

  去年8月,民盟南京市委提交的一份《關於南京明故宮遺址現狀與保護的建議》,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隨後,“建設明皇宮遺址公園”被列入“十二五”文物工作的重點工程。去年11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組織召開專家諮詢會,並擬定了《南京明故宮保護與展示利用工作初步方案》,建議著手編制明故宮展示利用整體規劃方案。

    前期準備:地下考古探明“填湖建宮史”

  根據方案意見,遺址公園籌建階段將首先進行考古發掘,摸清明故宮遺址範圍內地下遺存的分佈及建築格局形制。目前,市文物部門已開始著手編制明故宮遺址考古勘探發掘計劃,並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

  按照初步計劃,考古發掘將率先在明故宮環路內遺址軸線核心區內展開。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定都南京後徵用軍民工匠20萬人,填燕雀湖“改築新城”,這使得明故宮成為中國都城史上唯一一個填湖建宮的遺址實例。諮詢會上,專家建議考古發掘時應重點關注填湖遺跡現場的保護與展示。

  專家表示,歷年來的考古發掘表明,明故宮遺址範圍的夯土層較為特殊,由於是填湖建宮,地下土層內除了夯土之外,還有木樁等防水構件。發掘結束後,可以考慮截取一段600多年前的土層剖面公開展示,生動再現明初填湖築宮的浩大工程。此外,明故宮的地下排水系統也充滿了神秘色彩。相傳朱棣兵變後,建文帝是從宮廷內的禦溝中逃走,如果考古發掘能夠探明地下排水溝渠的脈絡分佈,將為破解這一歷史謎團提供珍貴的史料參考。

    規劃思路:重點遺址復原重現皇宮風采

  在考古工作結束後,相關部門將結合發掘成果及現存地面建築現狀,著手編制明皇宮遺址公園整體保護規劃。據市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丁波介紹,規劃設計方案將採用公開徵集的方式,從城市空間、建設佈局、保護利用方式、交通系統、綠化景觀等方面綜合考慮設計思路。

  根據方案意見,規劃方案將確定保護與展示利用範圍,通過面、點、線全面呈現明故宮遺址的形制特點和建築格局。專家表示,明皇宮遺址公園建設不主張沒有依據的大規模復原重建,在條件允許和資料全面的基礎上,可以考慮進行午門、東華門、西安門等重點地段和重要坐標點的遺址復原展示,復原建築內可作為明故宮歷史文物陳列室。此外,明故宮遺址北區四週可考慮建起赭紅色圍墻,去除內部現有與皇家宮殿無關的設施,重現“南京紫禁城”的皇家氣魄。而地面部分仍將作為遺址廣場供市民進行休閒活動,讓人置身其中,瞻仰遺址,感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