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4日 12:2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在不少人看來,中國收藏市場大到古代書畫、玉石、器物,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茶、酒,凡具稀缺性或升值潛力的物品,都已被遊資“爆炒”過多輪,此時參與,大有泡沫破滅前接最後一棒的風險。但在圈裏人看來,中國藝術品市場定價機制正一步步走向正常化,小眾收藏格局逐漸形成,市場不僅沒泡沫,且現有些成交價格仍不能反映出藝術品的真實價值。
圈內多數人士認為,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藝術品市場價格將繼續堅挺。數據統計,若某一年GDP增速8%,則這一年藝術品價格增幅將達到20%。
收藏産業鏈已張開
83家拍賣企業、499場拍賣會、總成交額194.58億元、成交量同比增長88%……一連串的數據,勾勒出2010年北京藝術品拍賣市場盛況。也就是在這一串讓行業為之振奮的數據出臺同時,一場有關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是否存在泡沫的大討論在業內急速升溫。而所謂的泡沫,主要包括我國市場中的遊資以及無孔不入的境外熱錢。
相比股市、樓市動輒千億的市值,藝術品收藏市場是一個小眾群體,幾百億元的成交量已經是最好成績了。因此遊資流入的確會對這個群體産生影響,有人據此大膽推測,遊資有可能已經成為支撐藝術品市場成交量的主要命脈。
雖然無法判斷遊資所佔成交量的比例,但多年從事拍賣師工作的國家註冊拍賣師季濤發現,如今出入高端拍賣會的人中有70%-80%是新面孔,這一現象從去年春拍開始,到秋拍時已尤為明顯。這些陌生人出手闊綽,所向之處,眾多上世紀90年代初靠“撿漏”起家的收藏家不得不“繳槍”。“收藏家們把全部藏品都拿出來,仍不能滿足買家的需求,甚至有一些拍品此前有過流拍記錄,但在近兩屆拍賣會上,卻以高出賣家心理價位的價格成交。”對於當前市場資金流動現狀,季濤表示。
不可否認,遊資的存在有力地刺激了中國收藏市場由震蕩走向“輝煌”,但更多的人認為,遊資存在,使得整個收藏産業鏈處於亞健康狀態。“以翡翠為例,近一年來價格增速過快,一隻手鐲輕易就賣出幾百萬元,且買的人中投資客多,圈內人少,整個市場受遊資影響較大,呈現出不健康的態勢,遊資一走,市場亂套。”對此,北京大學珠寶玉器鑒定檢測中心主任、教授王時麒表示。
遊資撤了市場也繁榮
“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藏家,這麼大的購買需求,這麼高的購買力。”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鳳海這樣表示。更令他始料未及的是,2010年紅火的拍賣市場品類齊全到讓人震驚。原本拍賣公司僅僅是看好古代和近現代書畫,可結果卻是包括書畫、手錶、藝術陶瓷、名硯、鼻煙壺、茅臺酒、錢幣、古舊傢具、古籍、古琴等在內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全線繁榮。
區別於遊資陰謀論,在眾多拍賣人士看來,市場此時的繁榮,經歷了漫長的調整和等待,市場中的藝術精品又具有不可再生特性,因此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藝術品價格累增根本不需要假手外力。
“如果中國國民經濟年增8%,那這一年藝術品價格的增幅就能達到20%。”從事多年藝術品研究和拍賣工作的保利拍賣首席拍賣師劉新惠總結出這一規律。中貿聖佳藝術品顧問趙榆則表示,藝術品是不可再生的,賣一件少一件,它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甚至還有科技內涵。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表示,在這個市場中,沒有一股力量可以“左右這個市場”,左右這個市場的是藝術品的內在價值。
“收藏家面臨大洗牌”
劉新惠認為,中國藝術品價格市場“真正的高地沒上去,行情是現在進行時”。“以中國書法精品為例,去年保利拍出了4億多元,大多是經典存世作品。這些精品多少錢買其實都不貴,因為中國藝術品從來就不便宜,目前花錢還能買到,是當代收藏家的福氣。”
而在季濤看來,藝術品拍賣市場陌生人的出現,似乎預示著一個全民收藏時代的終結,另一個更為高端、更趨於正常化和成熟化的藝術品收藏時代已經到來。
“極少部分高端人群收藏高端作品。普通的愛好者只能收藏相對低端的藝術品。外界很關注今天的藝術品市場,但只是10%的作品價格出現大幅上升,其他藏品每年僅增長百分之幾,另有一些藝術品價位多少年都沒有變過,處於收藏界金字塔的基座。
因此,我們不要因為幾件成交過億元的藏品,就説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進入過億時代。那僅僅是塔尖部分,比例很小。”對此,董國強表示。在他看來,未來十年,內地收藏家隊伍將面臨一個換血的過程。“過去很多年裏一些人靠‘撿漏’成為古董收藏家,這本來就是歷史的誤會,這個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在今天的資本時代,想成為一名收藏家只有靠實力説話。”董國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