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3日 11:4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秦淮夜景
對於有著2500年建城史的古都南京來説,2010年的最後一個月值得載入它的城市史:12月1日,《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12月15日,《南京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規劃與城市設計》面向公眾徵求意見——幾近消亡的南京老城南大悲之後迎來大喜,“整體保護”大幕即將拉開。
城市“活化石”漸漸遠逝
老城南是南京城市的活化石。自六朝迄于南唐,老城南就是南京最主要的商業區和居住區。明清以降,更是有“十里秦淮、金粉之地”之譽。清末以後,老城南成為單純的居住區,但傳承了六朝建康城的痕跡,又體現南唐金陵城的都城肌理。
然而,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老城南與南京其他古老街區開始面臨嚴峻考驗——
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就已被改造;
2006年,老城南的顏料坊、釣魚臺、船板巷、門東、安品街等5處歷史街區納入改造計劃,涉及40多條歷史街巷、10多處文物保護單位、近千座歷史院落;
截至2009年,南京古城傳統風貌片區僅剩不到100萬平方米,尚不到50平方公里老城總面積的2%。
2009年,南京再次啟動大規模危舊房改造,老城南幾片歷史街區全部被列入“危改計劃”。老城南命懸一線,僅存的南捕廳、門東、門西和倉巷4處歷史文化街區內再次揚起拆遷的塵土。
老城南,一個無助的背影在人們視野中漸漸遠去。
救救推土機下的金陵古城
2009年4月,梁白泉、蔣讚初等29位專家聯合簽署《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告急》的信函,信中大量列舉針對老城南的破壞性拆遷行為,驚呼:“金陵古城危矣!”
老城南的命運引起了高層的關注,專門作了批示。事實上,這已是第二次就南京老城南保護作批示。2006年8月,謝辰生、羅哲文、吳良鏞、徐蘋芳、鄭孝燮、侯仁之、宿白等16位學者聯合發出《關於保留南京歷史舊城區的緊急呼籲》,就受到了重視。
2009年6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南京,叫停大規模拆遷行動。然而,白下區對南捕廳四期的拆遷行為仍在繼續,4000多戶居民拆遷走了2/3,房屋拆掉了1/4。而平章巷、泰倉巷、評事街,仍然是此起彼伏的房屋拆毀聲。
鬢髮斑白的文史專家薛冰怒不可遏了:為什麼一個區拆遷辦就能對抗國務院調查組的意見?
把敬畏之心刻在城市基石
2009年8月17日,老城南的“拆保”之戰終於迎來歷史性轉折。
那個酷暑時節,南京市規劃局召開“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規劃專家座談會”——這就是南京“古都衛士”們認為具有重要轉折意義的“8 17會議”。會議座談的《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7—2030)(草案)》中明確提出:“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應採用漸進式的有機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建。”
2010年1月,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以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之心,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報告特別提到對老城南等三大片區要全面保護,要“推進老城南歷史街區、風貌區的保護、利用、改造和復興”。
2010年7月28日,《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由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通過,老城南終於手握法律之盾。同年12月1日,《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實施;12月15日,《南京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規劃與城市設計》面向公眾徵求意見。
這部《條例》的核心就是“政府主導、統籌規劃、整體保護、合理利用”十六字原則,並提出“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産保護的關係,維護歷史文化遺産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保持、延續歷史文化名城的傳統格局和風貌”。
楊永泉,南京市地方誌研究專家,在2002年第一個提出要建立南京古城保護區。他認為,《條例》最重要的是提出並貫徹了“整體保護”的理念,讓南京老城殘存的歷史風貌能相對完整保存。薛冰更認為,過去古城區保護改造,為了資金“就地平衡”,通常交給企業運作,而企業總是逐利的,商業開發的思路不會變。因此,《條例》強調整體保護“政府主導”,是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