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5日 11:2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正在打印中的高倣書畫,該機器可以同時打印四張書畫作品
某作品印章40倍放大圖
某作品複製品印章40倍放大圖
工作人員正在用40倍的顯微鏡鑒別一幅書畫手卷的真偽 屈菡 攝
説起從拍賣行買回“印刷贗品”的經歷,在收藏圈裏摸爬滾打近20年的郝驚雷既氣憤又悔恨。
“這真是‘老革命’遇到新問題。”郝驚雷説,2010年5月,他在嘉德春拍上看中了王文治行書手卷、方士庶滄海秋波圖和顧文淵、蔡遠等合作的山水畫冊,經過競拍,他以20萬元的價格中標。“中午取回拍品,在自然光下打開一看,發現情況不大對。”
郝驚雷立刻折回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要求退畫,但拍賣公司否認了是印刷品的可能。接著,郝驚雷將3幅字畫送到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進行鑒定,3位分別來自故宮和榮寶齋的專家給出結論:王文治行書手卷與方士庶滄海秋波圖並非真跡,顧文淵、蔡遠等合作的山水畫冊結果待定。隨後,他又請印刷界的專家進行鑒定,得到的答案是3幅均為印刷品。
“如果是後人仿製的贗品,我也就認了,但這是印刷品,嚴格地説是工業産品,沒有絲毫收藏價值。”郝驚雷説。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他將嘉德公司告上了法庭。
2010年9月,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第一次開庭審理此案。嘉德公司否認3幅字畫是印刷品,並表示“不保真”是拍賣行業的規則。在雙方對鑒定結果存在分歧的情況下,郝驚雷向法院提交了司法鑒定申請。
“自從這起案件被媒體曝光後,很多有相同遭遇的收藏家或明或暗地對我表示支持。”郝驚雷説,他逐漸明白,“這起案子掀開的僅僅是書畫複製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