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資訊 >

難道我們的後代只能瞻仰“假古董”嗎?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1日 11:5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速度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不少歷史建築、名勝古跡,正遭受著面臨毀滅的命運。

  歷史建築和名勝古跡,有著一種不可再生性。一旦毀壞,就再也不能恢復。然而,有些地方卻有一種“思路”,據説叫“拆舊如舊”,就是把古建古跡先拆了,然後再擇址蓋一個仿製品。但是仿製品再像、再精美,也終是贗品,沒有歷史感,沒有了靈魂。

  前些日子爆出的衡陽市“愛蓮堂”拆遷之事,可為例證。昔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池,早已成為教科書上的記憶和眾多房産開發商掘金的必爭之地。據媒體報道,當地有關部門介紹,“愛蓮堂”拆遷之後,將會在離原址不到200米的地方重建。讓當地群眾不明白的是:為何一邊花費鉅款修建倣古建築,一邊有天然歷史文化韻味的古建築,卻要被拆遷徵收?

  北宋五大儒之一的周敦頤老先生,縱然學究天人,也依舊擋不住自己的“愛蓮堂”毀於現代化的施工機械。然而,一邊是形似的嶄新假古董,一邊是遭到毀滅的真歷史,難道讓我們的後世子孫將來只能瞻仰這些假貨嗎?周老先生若地下有知,會作何想?

  歷史古建古跡,不止是一座建築或一處風景,而是一種文化。如何保護、如何傳承、如何開發,都是“文化活兒”。這對具有決策權的領導來説,就必須有文化上的意識和積澱。一個文化淺薄的,只知道盯著眼前政績的人,對於文化就不可能考慮週詳,因為他只認“經濟”。於是,耗資巨大的假古董在不少地方大行其道,而文化上無價的真建築又難逃毀滅的命運!其實,就算單從“經濟”角度著眼,很多“造假”的錢也足以甚至遠遠超過了“護真”的花費。那為什麼不去認真地進行“護真”工作,而偏偏大興“造假”之風呢?

  五千年文明古國,留給我們很多古董。而如果我們給後代子孫留下的是許多“假古董”,那該是一種多麼可嘆的悲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