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30日 14:5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獨有的地域特色、豐厚的民族文化,是青海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的資源稟賦,也是青海在全國文化産業版圖中實現差異化競爭的重要基礎。隨著“十二五”開局之年的到來,青海文化産業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起點。
“十一五”期間,隨著青海省振興文化産業戰略的實施,青海文化産業初成體系,涌現出一批文化産業品牌。“青海發展文化産業正式起步于2003年,起步雖晚,但民族文化底蘊深厚,且擁有崑崙玉、熱貢藝術、藏族織毯、傳統手工藝等特色鮮明的民間文化資源。”談及青海文化産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廳長曹萍如是介紹。
近10年來,青海省積極探索發展民族地域特色文化産業的新方法、新模式,因地制宜,大膽實踐,重視民族文化品牌的塑造、文化旅遊精品劇目的生産、農牧民文化技能技藝培訓和文化“走出去”工程,初步形成了工藝美術、文化旅遊重點推進,藝術品業、文藝演出、文化娛樂等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青海有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4個、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22個、示範戶8個,青海省三級以上工藝美術大師4人,二級以上民間工藝師87人。
另外,在12月9日舉行的第四批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命名授牌活動上,青海工藝美術廠有限責任公司和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至此,青海已有5個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掛牌單位。
這些成就背後,是青海為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做出的一系列努力。針對金融扶持文化産業發展的問題,青海在“十一五”期間先後出臺了金融支持文化産業等一系列政策,如青海省金融辦專門出臺了《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青海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了支持青海省文化産業發展的合作備忘錄。
另一方面,2007年青海省政府設立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以來,先後投入扶持資金近5000萬元,對青海文化産業加以扶持;如對《秘境青海》、《雪白的鴿子》等文化旅遊劇目的創作演出以及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園區等文化産業集聚區進行了重點扶持,對全省熱貢藝術、堆繡、石雕等示範性強、市場潛力大的文化旅遊産品開發項目給予資金扶持,從源頭上有力地支持了民族特色文化産業,加快了青海文化産業多業態、特色化、品牌化的發展步伐。
近年來,青海省文化産業還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組織民族歌舞、熱貢藝術、傳統手工藝、工藝美術等赴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和我國港澳臺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有力地宣傳了青海的民族民間文化,提升了青海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形象。同時,每年組織文化單位參加西部文博會、深圳文博會、北京文博會等一系列大型展會活動,連續舉辦青海國際唐卡藝術與文化遺産博覽會,推動文化資源與資本、産品與市場的對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對於加快發展西部地區文化産業的思路,曹萍表示,一是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更有利於西部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只要西部省區善於在市場化、産業化、科技化上不斷取得突破,就能夠開闢出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途徑。二是越發展文化産業,就越感到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的重要和緊迫。文化産業根植于全民文化素質的提升和文化消費能力的提高。實踐表明,只有在公共文化服務的豐厚土壤中,才能結出豐碩的文化産業之果。
展望“十二五”,青海省文化産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曹萍表示:“明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青海將以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為引領,著力建設七大民族文化産業群,即以藏羊集團和伊佳為龍頭的民族服飾産業基地;以黃南熱貢藝術為龍頭的唐卡産業基地;以互助、循化、貴南縣為龍頭的民族刺繡産業基地;以格爾木為龍頭的崑崙玉産業基地;以西寧新之奇工藝裝飾有限公司為龍頭的現代工藝禮品産業基地;以湟源、湟中、大通為龍頭的皮繡、農民畫、皮影基地;以西寧、平安、貴德為龍頭的奇石産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