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8日 16:1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傅抱石的山水畫,不是自然界真山真水的簡單摹寫,而在筆墨情趣的同時,寄託著畫家深刻的哲學思想和種種複雜情感。
抗戰時期,國難當頭,傅抱石憂國憂民,這時期他的畫作充滿憂慮、激憤和澎湃的複雜情感。新中國成立後,他的山水也變得生機盎然,有人謂之新山水畫,傅抱石成了新山水畫的拓荒 者 、 奠 基 人 。1965年,他突發腦溢血病逝家中,雖然年僅61歲,但卻為世人留下了3000多件作品。
傅抱石名字的來歷
清末民初期間,傅長生的父親在江西南昌開有一家不大的修扇鋪。修扇鋪的左邊是家刻字社,右邊是裱畫店。聰明好學的少年長生幾乎所有的閒暇時光都在觀察刻字、畫畫與裝裱,後來這位少年正式拜刻字店的師傅為師,成了一名出色的刻字匠。
上學後,長生有了學名——瑞麟。一個偶然的機會,瑞麟得到了一本趙之謙的《二金蝶印譜》。心追手摹,他的印藝大有長進,這時的刻字匠開始慢慢轉變為篆刻家。由於迷戀篆刻,瑞麟自己改名為抱石,工作場所就叫抱石齋。這時的傅抱石不僅篆刻藝術大有長進,繪畫、書法通過自學也有長足的進步。
他還對繪畫史有深入的研究,石濤的一句“我用我法”和“收盡奇峰打草稿”的繪畫理念,不僅使傅抱石茅塞頓開,也成了他的終身信條。日本的留學,東歐國家的交流,23000里的旅行寫生使得傅抱石的畫風始終鮮明獨特,這或許與石濤的繪畫理唸有密切關係。
作品成拍賣會焦點
2006年,傅抱石的“雨花臺頌”以4620萬元天價落槌;2009年,他的“杜甫詩意圖”又以5300萬元的高價被藏者收入囊中;2010年,他的“琵琶行”更被眾多競價者追到7008萬港幣,刷新畫家本人的單件拍賣成交紀錄。
傅抱石自抗戰前一年到抗戰後一年,一直居住在重慶沙坪壩金剛坡下,這期間,他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抱石皴”令山水畫壇耳目一新。當時國難當頭,傅抱石以筆墨言志,此時的山水在大氣恢弘中夾雜著憂慮、激憤和澎湃的複雜情感,他也畫人物,此時的屈原踏波而來、面如枯槁,湘夫人也是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他在金剛坡時期的山水畫往往挾風帶雨、雲霧繚繞,這與他當時的憂國憂民有關,他的山水很多有大雨橫掃的畫面,觀畫者靜下心來似能聽到瓢潑之聲,站久了,恐怕還要濕透衣衫。據説,他在金剛坡期間的生活十分艱苦,沒有專門的畫室,甚至連個專門的畫桌也沒有,因此這一時期的畫作基本上尺幅不大。
新山水畫的奠基者
傅抱石是位大畫家,同時也是畫史專家和詩人。正是豐富的畫史方面的知識,使他對歷史上山水畫的各種皴法瞭如指掌,“抱石皴”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産生的。他對詩詞的愛好和深入研究,催生了不少以詩詞為對象的山水畫、人物畫,懸挂在人民大會堂的與嶺南派畫家關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就是生動的寫照。
建國以後,傅抱石的畫風有變,人稱新山水畫。李白酒後賦詩,留下千古名句,落個“酒仙”的雅號。傅抱石也一生好酒,微醉後靈感閃現,好畫好詩從筆端流出。酒後他的畫往往神采飛揚,並且一枚自刻的印章“往往醉後”臨于得意的畫作之上。有時他還會選用很厚的皮紙作畫,完成後再將作品一揭為二,上面一層空靈,下面一層略加筆墨又成了不錯的作品。如果現在看到兩幅幾乎一樣的作品,不要以為其中一幅是贗品。
1965年,傅抱石在家中因腦溢血病逝,年僅61歲,正是創作的黃金時期。他留下了3000余幅作品,這些作品大部分在博物館,相當一部分在藏家手中,能流通的並不多。 (國家註冊鑒定師顧樂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