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7日 16:4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技術部專家姚書文在修復文物。
8月30日,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技術部的文物修復室裏,幾位在該館從事了30多年文物修復工作的技術專家們正在“精耕細作”。然而儘管日復一日工作不止,若想修復該館現有的破損文物,也需要以千年來計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有4萬餘件藏品,而展出的各類文物只有5000多件。這其中大部分文物是因為各種原因的破損尚未修復而無法展出。
據2005年全國館藏文物腐蝕調查統計,全國文物系統2000多萬件館藏文物中,70%—80%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問題。而全國承擔文物修復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僅有500余人,以每人每月修復1件文物計算,僅修復全國現有的破損文物,至少也需要上千年。
文物修復人才越來越少
由於種種原因,考古工作者所挖掘出土的文物,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破損。以新疆為例,這些破損的文物都會匯聚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裏來,這裡是新疆惟一有能力修復文物的單位。
但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現有文物修復人員的組成看,大部分並非科班出身。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和博物館裏並沒有專門的文物修復培訓機構,雖説也開辦了與文物保護相關的專業,但與實際工作需求相比,根本無法滿足需求。
以新疆文物修復中最常見的泥塑文物修復來説,全國沒有一個單位有培訓這類人才的地方。泥塑文物在新疆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裏易保存,數量多,可內地許多省區就沒有這個條件了,也沒有人從事這項工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技術部主任姚書文,是新疆目前唯一專門從事泥塑文物修復的專家。他在這個崗位上幹了30多年。可他最初到無錫學習的並非泥塑文物修復技術,而是無錫的泥人製作工藝。因為沒有可以學專業知識的地方,他只好先學習如何做泥人,從泥人的塑形、色彩等方面學起,再對泥塑文物修復進行自學。
談起這些往事,姚書文感慨萬千:“我做泥塑文物修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拿新疆出土的泥塑文物來説吧,什麼樣的材質都有。泥塑文物並非同樣的材質,吐魯番出土的泥塑所用的泥就與樓蘭出土的泥塑所用的泥不同,這些都是我自己在工作中一點點分析研究出來的,沒有人教我,也沒辦法教。”
因為文物修復工作複雜,又缺少專業的培訓機構,再加上文物修復耗時長久,整日默默在臺後工作的人員,少有人前露臉的機會,更不吸引眼球,以致文物修復人才越來越少,成為文物保護工作中一大瓶頸。
姚書文説,以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破損泥塑文物為例,現在沒修復好的就有近600件,以他一個月修復一件來計,也需要50年左右才能完成。而他已快到退休年限了。今後誰來接班?“我不知道”,姚書文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