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武則天頒行用字現身廣東 堪稱粵之至寶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2日 10:3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嶺南第一唐刻《龍龕岩道場銘並序》就藏身在這處石壁。

根據石刻放大剪出的武則天頒行用字。

  記者近日到粵西羅定市蘋塘鎮談禮村的農家書屋採訪,發現書屋裏張貼了不少紅紅綠綠的剪紙,其中竟有唐朝女皇武則天造的字。原來,該村附近一個山洞裏藏有廣東現存年代最早、保留文字最多的摩崖石刻《龍龕岩道場銘並序》,這幅1300年前的石刻裏有15個字使用了武則天當皇帝時的頒行用字,可謂罕見,被譽為“嶺南第一唐刻”。擅長剪紙藝術的書屋管理人員李海良於是著意教導村中小學生們將武則天造的字通過剪紙藝術再現,讓小朋友們不忘本鄉本土的“罕有之石刻瑰寶”。據悉,有武則天所造字的摩崖碑刻目前全國僅存五處,羅定相關部門正在為龍龕岩摩崖石刻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壁唐朝石刻,仍然清晰可辨

  談禮村是粵西地區一個普通山村,附近多為石灰岩孤峰,溶洞眾多,龍龕岩便是其中一座。“傳説曾有老龍脫骨于洞中,故取名龍龕岩”,日前,蘋塘鎮文化站站長龍月標告訴前來採訪的羊城晚報記者,據史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縣令陳普光在此建道場;唐聖歷二年(公元699年),瀧洲(即今羅定)開陽人陳集原為道場撰寫《龍龕道場銘並序》,就鐫刻在岩洞北壁。

  記者在山洞北壁見到了這幅石刻,距地面約2.5米,寬約1.1米,高約0.8米,碑文豎刻,楷書,每字約為方寸大小,筆法遒麗,鐫刻技藝精湛嫻熟。“全文共有41行,每行字數從20余字到30余字不等,全文共1238字,不見書寫人和鐫刻人姓名”,龍月標説,石刻雖已歷時1300年,除三兩個字剝蝕外,其餘仍清晰可辨,石刻文字中有武則天造字15個。

  記者發現,龍龕岩洞內還有明清以來的訪碑石刻墨書上百處,據説內容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學史以及盛唐時期嶺南地區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民俗和地方誌諸多方面,為研究我國唐代政治和佛教活動提供了寶貴資料,是歷代文史人士、收藏家、金石家與學者尋訪的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