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天價乾隆花瓶美嗎?行家稱它命運像小瀋陽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8日 10:4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5億元的清乾隆官窯花瓶,3.08億元的王羲之《平安帖》草書,1.075億元的李可染水墨巨制《長征》,1.1億元的清雍正禦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單件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超過千萬元已經算不上什麼新聞,2010年秋拍頻繁刷新著拍賣公司的成交額與藝術家的個人紀錄,出現下一個令人驚奇的數字只是時間問題。

    12月4日,北京保利秋拍夜場,晚上7點半,位於北京亞洲大酒店的拍賣現場已很難找到空位。本場拍賣師提醒大家,今晚拍品較多,時間緊張,加價可以多,但不要太少。

    坐在中區後排的5789號右手舉著電話,左手向拍賣師伸出一根手指,用江浙口音説:“加一口”,聲音並不大。他手中的拍賣圖冊畫滿一排紅色的對勾,這是他的委託人看中的本場拍品。“1000萬我們叫的”,“拿下來了”,“慢一點”,“前面一張拿下來了”,“不可以加5萬”,他一邊叫價,一邊對電話那頭的委託人説。

    據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提供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發展速度最快的就是私人收藏,2009年香港佳士得拍賣公司國內地區買家比例已上升到21%。藝術品投資已經成為房地産、股票之外的一個新的投資“標的”。

    “一半是新面孔,是我們之前沒見過的。”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古代書畫部主管左昕陽説,“買家的來源很複雜,有從事金融、房地産,也有山西煤老闆,還有海外機構和藝術基金。新買家推動了價格,也是市場保持火熱的重要因素。和老買家相比,新買家更容易接受高價位,他們沒有過去價格的標準,不像老買家總和過去比,這件東西十年前賣多少錢,現在怎麼這麼高了。新買家不這樣,只要他們覺得這個東西好,就會出價。”

    “藝術品投資是投資回報率相對較高且穩定,可以抵抗通脹的手段之一。2005年,英國投資銀行巴克雷就分析指出,資金機構和個人應該在投資組合裏考慮拿出5%~10%的錢配置到藝術品上。”長江商學院教授梅建平説。

    因此,越來越多的新富人走進拍賣場。他們,或者他們的代理人可能就坐在你的旁邊。一位站在後排的買主從競拍圖冊中抬起頭舉了下號牌加了次價,然後又埋頭繼續看畫冊。拍賣場裏的電子屏幕上的數字,就在這些人看似漫不經心的低調一舉中不斷刷新。

    此時,清代袁江的《蓬萊書畫》在1000萬元停住了,拍賣師反復詢問,還有沒有人加價,“這可比黃胄便宜多了”,拍賣師的話引起現場一陣竊笑。最後,5789號以1300萬元拍得這幅作品。“真的不到半張黃胄呀。”落槌後,拍賣師嘆了口氣。

    “藝術質量和藝術價位不是同比關係。藝術的好壞沒法量化,齊白石和徐悲鴻比,徐悲鴻跟林風眠比,沒法量化,那是經濟領域的問題。現在比較混亂的是,許多人認為賣得好,就是因為它藝術質量好。”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章利國説。

    臨近21時,被寄予厚望的南宋佚名手卷《漢宮秋圖》終於出現。這幅清代宮廷典藏、乾隆禦題引首及詩作、曾為原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劉晦舊藏的畫作,在開拍前就被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有可能衝擊“億元”大關。

    28輪叫價後,起拍價3000萬元的《漢宮秋圖》已達1億元,場內響起掌聲和歡呼,仿佛這一刻已經等待許久。現場只剩下兩位電話投標的買家在競爭,人們向左扭轉頭,望著委託席上兩名工作人員的嘴唇翕動。1.35億,現場又響起掌聲,之後一度停頓,拍賣師重復了14次“1.35億”這個數字,5516號終於又加到1.4億,558號迅速加了500萬元。又是一片掌聲,又是一次停頓,拍賣師重復了13次“1.45億”這個數字,5516號終於出價1.5億,場內的掌聲鼓勵著它。“絕對是國家一級文物”,拍賣師説,他重復了10次這個數字,最後落槌,現場又是一陣掌聲。

    9分鐘,38輪叫價,《漢宮秋圖》最終以1.68億元(含12%的佣金)成交。事後有媒體估算,在這9分鐘裏,現場至少有幾十億的流動資金在空氣中飛來飛去。

    “我們也就看個熱鬧”,坐在拍賣場中區的一位女士這樣感嘆。中國藝術品“億元時代”的到來讓人有些猝不及防。但專家表示,中國單件藝術品拍賣超過億元很正常。“我不知道背後是什麼情況,現在這個市場假拍比較多,假設都是真拍,那麼過億元是正常的。中國經濟實力整個在增加,藝術品價格走高是正常的。過億的話,美金也就相當於1000萬多一點,國外單件作品超過一億美元的都有,這麼看也不算太離譜。”章利國説。

    “水漲起來,葫蘆總會浮起來,不是這個葫蘆就是那個葫蘆。”梅建平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財富人群有能力、有慾望收藏中國的文明結晶,他們從財力上也能達到,因此拿出財富的一小部分,這也是水到渠成、理所當然。”據統計,2009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為全球第三,與位居第二的英國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中央美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預測,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預計會突破350億元,將創造歷史新高。

    2010年國內書畫市場的價格暴漲,也被一些市場研究人員歸因為從房地産、股票市場流出的“熱錢”入場。“有的朋友覺得房地産不行了,股市也不好搞了,那我搞搞藝術品。”章利國説,他經常被身邊的朋友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推薦買誰的作品”——就像在全民炒股時代,請“消息靈通人士”推薦股票一樣。

    “這些遊資最大的作用就是推高了藝術品市場。”梅建平説,“但一些錢會沉澱下來,他們來的時候可能是投機者,但過一段時間,他們也許會喜歡上,變成收藏家。”

    在他看來,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有些超前,但泡沫還沒有大到崩盤的地步。

    在巨大的投資空間和風險之外,普通人更願意討論的是“花幾億元買件藝術品到底值不值”這個問題,不過,章利國認為這沒有什麼討論的意義,“關鍵在於,首先你要買一件真品,第二你是真喜歡,那就夠了。不要總盯著‘上億了’,收藏是收藏文化、收藏文明,不應該去引導:我捂著,是不是明年就賣兩個億了。”

    然而矛盾的是,“這個圈子很多人都是為了賺錢。”

    1個月前,一位北京的古董商人在英國以5.5億元天價拍得的乾隆官窯花瓶,北京一家拍賣公司董事長表示“一點不覺得它美在哪兒”,“但是中國的有錢人喜歡,所以它就貴。它的命運有點像小瀋陽,生正逢時。”他在新浪微博上説,“很多記者朋友都希望挖掘‘天價’背後的故事,我跟他們説,沒那麼多故事。就像拍賣一塊土地,拍出高價,不是因為地底下有金礦,買的就是那塊地而已。買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買的人認為將來更貴,僅此而已。”

    紀錄還在被刷新,在一場拍賣會正在進行時,那位董事長先生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行字:“我看出來了,這年月,什麼都值錢,就是錢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