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7日 16:2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貿遺珍”——古代廣州外銷藝術品展各類文物16日起在新疆博物館展出,廣繡新娘衣裙、石灣窯白釉騎象老人、西洋人物啤酒杯等文物將陸地和海上的絲綢之路銜接起來。是次活動也是新疆民眾首次近距離觀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記者在新疆博物館看到,一幅巨大的漢代至清代廣州對外交通圖上,描述當年中國人從廣州港口出發,走向朝鮮、日本,再走向東南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據介紹,漢代時期,中國就有了玻璃器皿、瑪瑙、水晶、黃珠、琥珀等舶來品,到唐宋時期,廣州將大量的絲綢、茶葉、陶瓷、陶器等商品,從海上運到西方各國。
新疆博物館館長候世新表示,廣州地處南海之濱,自秦漢以來就是中外海上貿易的重要口岸,也被稱為古代海運交通大動脈。東漢時期,漢武帝派船開闢海上交通要道,也就是海上絲綢之路。隋唐時期,造船技術和海外貿易非常發達,成為中國唐代市舶貿易的重要口岸,被譽為“天子南庫”。1757年之後的80餘年間,清朝政府實行“一口通商”政策,廣州又成為東西方商品交流的重要門戶。廣州手工藝人們就在那時候起,根據歐美市場的需要,創作了很多既有濃厚中國色彩,又略帶歐洲藝術風的外銷藝術品,銷到海外,使西方各國掀起了一股“中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