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資訊 >

照相館照片在中國的誕生與成長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6日 14:5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精心佈置的環境中,人們整頓精神、端正衣冠,一張精心拍攝的照相館肖像照,展示著一個時期的時裝潮流、社會風尚以及人的氣度面貌。早期中國的照相館拍攝下的照片,不管拍攝的目的是娛樂、消遣,或是為紀念,還是新聞紀實,皆生動地記錄下中國人的民生熱點、精神面貌和社會生活。

    由於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眾多因素,從攝影術傳入中國(1840年代)到20世紀中葉,中國歷史上很多重要的影像資料都出自照相館,這些照片不僅記錄著中國近代史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也承載著中國攝影藝術發展最重要的脈絡。可以説,收藏中國的照相館拍攝的照片,也就是收藏中國的影像歷史,收藏中國的攝影史。

    外來的和尚:中國首批照相館

    有記錄可考的中國第一批照相館皆落足於香港。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由外國攝影師經營,開業時間短,業務不穩定,顧客主要是來往于香港與廣州的商人、外交人員、外國政府特派員、傳教士以及士兵。照相館拍攝的照片主要有兩類:外籍人士的留影;作為旅行紀念品銷售的廣州、香港等地的風俗與景觀照片。

    中國的首家照相館由美國人喬治韋斯特在1844-1845年間創辦于香港。韋斯特是隨外交代表團來華的官方畫匠,他在中國居住了6年之久,開設了一家達蓋爾攝影法照相館拍照為生,“單人小照價格3美金。合影照片每人額外多交2美金。”

    1845至1870年,在香港做廣告的攝影師有十多位,他們之中有很多是流動性很大的攝影師,比如歐美公司派到中國拍照的攝影師,由於當時在粵港澳等地經營照相館還不足以成為糊口的正業,與其説是經營“照相館”(gallery),還不如説是開設一傢俬人的“工作室”(studio)或者“攝影室”(photographicroom),很多人只是在酒店中租一間房,為當地的傳教士、海關人員、水手等拍照,做一些短期的、兼職的生意,其中包括倫敦納格洛蒂讚柏拉公司派往中國拍攝立體照片的攝影師皮埃爾羅西耶。

    從殖民文化到文人情趣:中國本土照相館

    1870年代,香港已有十多家中國人開設的照相館,除了最有名的賴阿芳的照相館外,還有繽綸、宜昌、以及當時尚以英文署名的梁時泰照相館等。這些照相館與外國同行毗鄰,皆集中在皇后大馬路,顧客亦多是外僑和來往的各國水手,攝影師多是廣東人,留下的照片也以外國人物居多。

    毫無疑問,早期開照相館的中國人,皆是從外國攝影師那裏學到攝影技藝。但是,以阿芳照相館為代表的部分中國人開設的照相館,在1870-1890年代不僅已經可以達到外國照相館的技術水平,也能拍攝與外國照相館風格無異的照片;而梁時泰則把中國人的審美情趣,還有攝影活動文人化融入到照相館的照片中。

    由於中國人開設的照相館水平不一,外國同行給出的評價也截然不同。約翰湯姆森談到阿芳時,稱讚他“品位高雅”;而對於另外一些由中國人開設的照相館,湯姆森則虛構出了一位“阿紅”,譏誚他為顧客塗抹過多的粉,為迷信而必須保證雙耳齊全、只拍攝死板的正面姿勢。

    然而以今天的眼光回看,阿芳所拍攝的精美的香港、廣州景物和人像與外國同行無異,讓人反而感覺不到中國攝影師的獨特之處,倒是那些被外國人譏笑為蹩腳同行們拍攝的照片,倒是保存下中國人對攝影的成見和中國人的照相館最初的特色。

    事實表明,在1904-1905年勳齡為慈禧等人拍照之前,攝影已經由香港傳入廣東、上海、天津,並進入了北方的文人士大夫階層,照相館的活動也從拍攝地方官、商賈過渡到了拍攝皇族以及優伶,無論是照相館的背景設置或是道具與人物姿態的選擇,開始顯現出越來越濃的中國的攝影審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