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29日 16:1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洪保墓全景
壽藏銘石刻拓片
南京博物館考古專家解讀洪保墓兩塊石碑——
741字洪保“壽藏銘” 再揭鄭和下西洋謎團
鄭和只是七次下西洋嗎?鄭和寶船到底有多大?作為下西洋主要領導人的洪保,是否真的率船隊探尋過澳大利亞?對於這些終年困擾鄭和下西洋研究的種種疑問,苦於缺乏史料的有力考證,學界爭議不斷。驚喜的是,今年6月16日下午,南京南郊風景秀麗、山谷幽深的牛首山南麓祖堂山一處工地施工中,挖掘出一個黑洞,根據出土的兩塊石碑記載,這是偉大的航海家洪保之墓。近日,741個字的洪保壽藏銘被南京博物館考古專家解讀,再次揭開鄭和下西洋研究的諸多爭議。
“壽藏銘”解洪保之謎
壽藏銘中記載,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與鄭和、楊慶是同鄉,他比鄭和大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身份特殊。因此,今年6月洪保墓在南京南郊祖堂山被發現以來,一直備受關注。兩塊石碑被秘密運回南京市博物館後,有關洪保墓的消息也隨之告一段落。經過3個月的研究考證,昨日,南京博物館考古專家、洪保墓考古發掘領隊王志高研究員對記者解讀了兩塊石碑的文字內容。
他介紹説:“南京是鄭和下西洋活動的始發地與大本營,數十年來先後發現與之關係密切的明代南京守備內官監太監羅智、南京守備都知監太監楊慶、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汪浩等多人墓誌,不過這些墓誌中關於鄭和下西洋之記載卻皆付之闕如,引為憾事。”
王志高説,洪保墓發現的石碑不能稱墓誌,墓誌一般是死後撰寫的,洪保壽藏銘則是生前就寫好的。他告訴記者,741個字的洪保壽藏銘,記錄了洪保的生平和業績,由周鳳撰寫,殷冔撰述行狀。刻于宣德九年(1434年),是南京地區地下出土的銘文內容直接涉及鄭和下西洋歷史事件的第一方明代碑志,被認為是太倉衛副千戶周聞墓誌之後鄭和下西洋史料的又一次重要補充。
王志高介紹説,明代大部分宦官,因其特殊身份多信佛,為身後計,不少生前即購地營造寺廟,藉寺僧為其守冢,這幾乎已成一種社會現象。洪保也信佛,在壽藏銘中有明確線索。洪保曾以“所得恩賜內帑財物,不專己用,捐舍寶鈔五百千貫,修造祖堂寺輪藏一座”。祖堂寺又稱幽棲寺,位於洪保墓西側僅百餘米處。但輪藏在史料中並沒記載,可能被疏漏了。
那麼洪保為自己修造的墳寺在哪呢?王志高分析,“據壽藏銘記載,宣德九年(1434年),洪保還捐了東峰庵一所,庵是指較小的寺廟。”他認為,祖堂寺西界山嶺稱“西峰嶺”,這個東峰庵應當就在祖堂寺東界天盤嶺旁,“因此,它是洪保墳寺無可置疑。”然而,令王志高詫異的是,此東峰庵卻未見於包括《金陵梵剎志》在內的明清南京地方文獻,“文獻中只記載了寧海寺。寧海寺雖然規模不大,但四圍峰巒環抱,林木茂美,泉壑幽雅。從洪保墓發掘中發現的明代建築殘碎磚瓦判斷,寧海寺其實就是東峰庵,發掘時,當地寺腳村84歲的周達明老人還能指認寧海寺在洪保墓前方的大概範圍。”
王志高説,考古隊員在墓後室曾發現了長方形石質的買地券,但已經風化,只字不存。
提起《1421:中國發現世界》這本書,很多人都知道,是英國皇家海軍潛艇編隊退休指揮官加文 孟席斯的傑作。他自稱潛心研究鄭和航海史14年,訪問120多個國家、900多所博物館和圖書館,于2002年至2005年先後在英國、美國和中國推出這本書。
孟席斯在書中,拋出鄭和船隊于1421-1423年實現環球航行到達美洲、澳洲及南極的驚人觀點,其中第3篇(第6章)專列“洪保的遠航”,認為洪保的船隊曾經到達加勒比海後向西航行,經福蘭克群島、巴塔哥尼亞海岸,通過麥哲倫海峽向南航至南極,再沿威德海邊緣向東航行,經印度洋的赫德島、凱爾蓋朗島至澳洲西部,然後經印度洋、南中國海回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