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資訊 >

藝術節就要解放藝術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9日 17:2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文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選擇合適季節、選擇新奇的場所和空間,別出心裁地演繹藝術,往往能使觀眾對藝術再生新鮮感,因審美場合的變換引發審美趣味的新變;能使觀眾在好奇心導引下,重燃對藝術的激情。這只是藝術節解放藝術的一個方面,不斷掙脫束縛藝術的繩索,給藝術插上翅膀自由翱翔,讓藝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正是藝術節的追求

    藝術節必定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寫照

    一次電視臺做我的訪談,主持人突然發問:“藝術是什麼?”讓我用最簡練的語言表述,我未及琢磨,脫口而出:“藝術是一種品位,一種愉悅,一種情感方式,一種精神享受。”我知道與辭典上的科學界定相比,這樣的闡釋可能不完整不全面,但我自認為觸摸到了藝術的核心與要義。由此我想到:“藝術節是什麼?”

    如果循著上述思路延伸,那麼藝術節就是一場精神聚餐,情感集會,愉悅分享,品位追求。藝術節是一個城市的集會與狂歡,通過藝術節這種特定的行為方式融合整個城市的各種元素,調動和煥發城市各個層面的光彩,豐富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內涵,使城市更具吸引力和包容性。

    城市是藝術節的發生地。任何一個藝術節如果拋開它生存所依託的某個城市,就會像柳絮像浮萍;飄蕩的無根的藝術節是沒有生命力的,而依託著某個城市生存的藝術節,必定是這座城市的文化寫照與文化折射,體現這座城市中人們的生活質量、情趣愛好、鑒賞水準以及組織秩序等等。所以,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藝術節都以舉辦城市命名,標記彼此的血脈相連。

    藝術節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合成,一種民族文化品質的闡發,一種世界文化的融匯,一種文化嬗變的載體,一種新生文化的孵化器。

    “藝術就是教導我們生活得更好”

    因此我認為,藝術節最大的好處是解放藝術。所謂解放藝術,就是不把藝術節束之高閣、藏于深苑,而要拆除藩籬,把它推到大眾中去,創造每個人都能體驗都能參與都能享受藝術的機會。平時,或因經濟的拮據,或因時間的排拒,或因興趣的阻隔,藝術不能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因藝術缺失顯得艱澀沉重。當了15年愛丁堡藝術節總監的麥克馬斯特爵士説過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藝術就是教導我們生活得更好。”藝術節把藝術的精靈釋放出來,讓她活躍在人們身邊,活躍在城市各處,使大家的生活變得色彩斑斕、對生活充滿憧憬。藝術節要創造一種氛圍,讓這座城市的人們,以及來這座城市做客的人親近藝術、擁抱藝術。

    遙想上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愛丁堡藝術節創辦之初,想來參加藝術節的演出方多於主辦方的接待容量,於是一些演出公司就找了些廢棄的舊舞臺自己“秀”,邊緣藝術節就此發跡。現在這一活力四射的藝術節甚至成了古老英國再造青春的象徵。幾乎在同一時期創辦的奧地利布魯根茨藝術節,由於沒有合適的表演劇場,便在城鎮的湖泊上搭建浮動的水上舞臺。由此發展起來的藝術節,現在每年能獲得1.7億歐元收益。這樣的探索與嘗試,在我們自己的藝術節中也不乏其例。記得第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時,我們把普契尼的《阿依達》搬到8萬人體育場演出,大為轟動;三年後,我們又在同一場地上演情景歌劇《卡門》。這是歌劇的盛典,更是歌劇的普及,許多普通市民不但觀賞了演出,而且參與演出。我們的藝術節演出,就像商業形態演變一樣,正逐步從簡單購買的消費發展到體驗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