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美術市場 >

中國玉文化經歷從巫至王到民三階段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5日 13:18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玉文化既古老又年輕。説古老,是指它的發展歷程足足有一萬餘年,經歷了巫玉、王玉、民玉三大歷史階段。説它新,是指在百姓慢慢富裕起來的今天,“玉器收藏熱”空前高漲。楊老在故宮工作多年,對他所保管的文物,就像老友一樣熟悉並有濃厚的感情,他認為玉是有文化基因的,大致有五方面:玉美學——玉神器——玉寶物觀——玉禮制——玉德説。

  玉:華夏文明的奠基石

  巫玉,是指我國史前時期由巫佔有用於事神的玉器,起源於東北,盛行于我國今天的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東部沿海地區、東北三省和與之毗鄰的內蒙古東三盟的彎月形帶,即當今的內蒙東區、東三省、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九省。

  在長達六千餘年之久的史前時期,巫覡不僅以玉事神,還預知禍福,形成“巫玉神”的神本主義統治模式:納部眾于神權統治之下,眾庶唯神之從,唯唯諾諾地由神的仲介人———巫之擺布。

  巫覡統治集團掌握了世俗社會的神權、族權、軍權以及政治大權。其中的大巫均被後世史家美化為帝王,“三皇五帝”就是帝王化的神巫。

  此種巫覡統治,有別於西方希臘—羅馬時期統治。王是天子,標榜他自己是天帝的親生兒子,是半神半人的特殊人物,與天帝有血緣聯絡;而巫覡不同,巫覡僅僅是天神旨意的傳達者,絕無血緣關係。

  史前高度發達的巫玉文化,為構築華夏文明大廈砌下了第一塊堅固的奠基石,這就是史前巫玉文化對文明社會的出現和建立所作的重大貢獻。

  君子有德,溫潤如玉

  史前後期,巫覡集團內部掌握軍事大權的大巫推翻了掌握神權的神巫的統治,自稱為“天子”,昇堂入室,坐上王權寶座,向全國庶眾發號施令,建立了第一個王國——夏朝。此後,商、周繼之,這就是歷史時期的“三代”。此期不僅創造了富有特色的青銅文化,在甲骨上還留下大量貞卜的刻辭,出現了可供紀事的較為發達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可以説,“三代”已宣佈與史前的神權社會告別,建立了以天子為主宰的奴隸制封建社會。

  王制定“瑞玉”“以等邦國”,制“器”“以祀天地四方”,以玉體現王權第一、神權居其次、神權服從王權的理念和規範,這種觀念制度化地貫穿于其後的整個封建社會。

  華夏文明的政治理念是王者應是有德的君子。

  基於這種政治理想,選定“玉”——主要是和田玉和岫岩玉為“德治”——仁政的物化標誌。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就是指夏、商、週三代君子有德並以玉比德的風尚與史實。《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説明比德的焦點在於一個“溫”字,對己對民都要溫潤、和平,給民以“溫暖”,令國泰民安。

  玉實際上是我國古代社會安定、繁榮、和諧、幸福的物化和象徵。這種意念雖然在金文化抬頭時受到削弱,但並未消逝的基因演變為潛在的下意識,流淌在每一個中華民族成員的心田之中。

  秦王朝締造的多源一統的中華帝國,奠定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大家庭,為後來多元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石。以書畫、詩詞、雜劇、小説、醫藥、瓷器、絲織、漆器、木器、玉器為主體的庶民文化藝術的發展,以及“四大發明”的成就,使中華民族傲立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