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畫廊 > 熱點人物追蹤 >

馬未都:歷史會沉澱出“大師”的價值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2日 10:5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於6月25日23點5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藝術界名人通過各種渠道紛紛悼念。觀復博物館館長、著名收藏家馬未都稱讚吳冠中的藝術成就,“吳老的國畫很特別,他既畫油畫也畫國畫,作品中融合了對中西方藝術的理解,風格跟中國其他的國畫家有明顯區別。”

  馬未都先生在早些時候已獲知吳老逝世的消息,“剛聽到吳老去世消息時覺得很突然,前不久我才見過他,那時他身體看起來還挺硬朗。”

  2000年,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這也是法蘭西學院成立近二百年來第一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他的去世是中國美術界的一大損失。

  作為觀復博物館的館長,馬未都先生關注過吳冠中的畫,他説:“吳老的國畫很特別,他既畫油畫也畫國畫,作品中融合了對中西方藝術的理解,風格跟中國其他的國畫家有明顯區別。”

  在中國美術界,吳冠中不僅是一個多産的藝術家,同樣也是一個多産的作家和評論家。特別是到了晚年,他對美術界的一系列言論犀利、震動藝術圈。

  談到藝術家的社會責任感,馬未都説:“這不是一個可以逃離現實的社會,不管躲到哪兒都會接觸到許多社會資訊。作為一個知名的文化人,是需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的。吳老的評論裏包含了他對社會對人生的理解。我自己更傾向於用溫和的方式表達對社會的看法,畢竟太過激進的方式起不到什麼作用。”

  近日,華君武、吳冠中等美術界大師紛紛離去,坊間在哀悼、緬懷兩位老人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今中國在上一代大師離去後,能被稱作“大師”的人越來越少,難道是因為我們的時代太浮躁,沒有適合文化大師生長的土壤?

  對此,馬未都的看法是: “我們當代人無法企及‘孔孟’的文化高度,那在歷史上是‘聖賢’級的人物。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出現許多不同的流派,涌現許多不同的觀點,在同代人看來也許也覺得‘浮躁’,但經過歷史的沉澱,後人發掘出了更多的價值。”

  “我們的所處的社會只是歷史上的一個節點,用更長遠的眼光看,現在一些有成就的人可能什麼都不是,也可能被後人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價值,賦予更深遠的意義。”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大師,不能説兩位老人離去後就沒有大師。當然這也要看大家對‘大師’的標準是什麼。”

  “單從國學修養上來説,當代的許多國學大師都比不上古代學者,古代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對四書五經的研讀是超乎我們現代人想象的。這是不同時代造成的差距,不能光這麼比。”

  “現在的文化領域裏,有的人只有‘高度’,在相關專業內鑽研得很深,卻缺乏‘廣度’,他的觀點卻沒有傳播開來為社會大眾所熟知接受。在我看來,真正的大師不僅需要有文化的高度和廣度,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馬未都同時表示,“中國人的稱謂有很意思,我並不喜歡‘大師’這個稱謂,有機會會在博文中寫一寫這其中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