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石智勇在比賽中
新華社杭州8月10日體育專電(記者夏亮)同樣的名字,不同的兩個人,卻先後同樣登上了奧運會舉重比賽的最高領獎臺。啟蒙教練李冬瑜自己也沒有想到,一次回家探親帶回來的“苗子”,有一天會成為奧運會冠軍。
2005年,在寧波體校任教的李冬瑜回廣西老家探親,結果在當地學校舉重隊看到了石智勇。“發現的時候他才11歲,剛開始練習舉重,我覺得他協調性、爆發力還有力量都很好,所以就把他帶到了寧波,”李冬瑜説。
“那個時候,石智勇的名字還叫石磊。教練説感覺石頭太多了,太重了,就把他的名字改成了石智勇,有智勇雙全的意思。”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競技體育七係舉重隊領隊張宏説。因為和雅典奧運會冠軍石智勇重名,對於改名的初衷,在石智勇裏約奧運會奪冠之後,李冬瑜反倒不願提及,只是説“無巧不成書”。
來寧波後,石智勇很快便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第二年,石智勇便在一次全國比賽中拿到了冠軍,而他在訓練中不服輸的勁兒更是給李冬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在訓練中,他前面兩次都沒有舉起來,我就讓他不要舉了。他個性很強,一定要舉,舉到第四次,終於舉起來了。”
熟悉舉重的人都知道,比賽中每一個重量,運動員其實只有三次試舉的機會。“舉不起來,失敗了,我們舉重叫‘砸鍋’,但是他堅持不服輸的精神還是值得表揚的,我就喜歡這樣的運動員。”李冬瑜説。
2011年,石智勇在全國舉重錦標賽上冒尖,隨後職業生涯開始一帆風順起來。2014年,在長沙進行的全國男子舉重錦標賽暨亞運會選拔賽上,儘管順利拿到了冠軍,但隨後的傷病讓石智勇第一次感受到了競技的殘酷。“我們拿了冠軍以後,回到北京就受傷了,所以亞運會也沒有參加,世錦賽也沒參加。”李冬瑜説,這對他打擊非常大。
“因為體育這個項目,要堅持下去,確實很難很難,因為他付出很多,到最後不一定會有收穫。在和傷病作鬥爭的時候,小孩子的心理最脆弱了。”李冬瑜説,還好石智勇不是一個喜歡鑽“牛角尖”的人,在大家的開導下,很快便走出了傷病的陰影。
2015年舉重世錦賽,石智勇一戰成名,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世界冠軍。今年4月份在浙江江山進行的奧運會舉重選拔賽中,主場作戰的石智勇最終不敵北京奧運會冠軍廖輝屈居亞軍。在69公斤級國內強手如林的情況下,輸掉這樣的關鍵比賽,對於運動員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不過石智勇並沒有放棄。
“他心裏肯定是憋著一口氣,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精氣神還是在的,所以最後他能去裏約拿下這塊金牌,這裡面意志力起了很大作用,他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李冬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