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身處馬拉卡納 遙想“鳥巢”

裏約奧運會新華社 2016年08月06日 09:55 A-A+

  

8月5日拍攝的裏約熱內盧馬拉卡納球場及周邊市區夜景

8月5日拍攝的裏約熱內盧馬拉卡納球場及周邊市區夜景

  新華社裏約熱內盧8月5日體育專電(記者蘇斌) 説“遙想”,是因為裏約與北京的距離實在太遠了,飛行距離就有17000公里左右。還有就是,如今身處馬拉卡納體育場,聽著現場觀眾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欣賞裏約奧運會開幕式的精彩演出,自己仿佛瞬間“穿越”到8年前的北京,記憶裏浮現出那些年一起看過的比賽。

  北京奧運會時,剛結束本科大二的學業,奧運會門票,尤其是男籃、田徑等一些項目門票更是供不應求,不得不採用先申請後抽籤的方式決定門票歸屬。換句話説,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和父母一起參與門票抽籤,還算幸運,雖沒能抽中開閉幕式的門票,但還是拿到了包括男籃小組賽在內的多個場次門票,包括中國和美國的首場小組賽。記得從家和父母坐高鐵到北京看“中美之戰”,乘坐地鐵在五棵松站下車時,遇到了早已守候在那裏的一堆手中揮舞鈔票的“黃牛”,簡單了解一下行情,自己手中一張50元價格的門票可以輕鬆換來數張百元大鈔。

  那時的中國男籃陣中有姚明,處在一個相對巔峰期,而在無緣雅典奧運會冠軍後,意欲收回失地的美國隊帶來了幾乎所有能帶來的NBA球星,科比、詹姆斯、安東尼、韋德……顯然“黃牛”們看到了這場比賽背後的巨大商機。

  和很多人一樣,走入場館時,國旗畫在了我的臉上,也披在了身上。而當2米26的中鋒姚明不可思議地用三分球的方式命中全場第一球後,我和其他人一樣盡情歡呼,當時觀眾的吶喊聲幾乎要將五棵松體育館的頂棚掀翻。男籃小夥子們也足夠努力,一段時間內沒讓群星璀璨的“夢之隊”將比分拉開,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整體實力上的差距暴露得愈加明顯,最終中國男籃31分告負也在情理之中。

  後來又看了中國男籃的多場小組賽,以及在天津舉行的一場足球小組賽。那時的自己就是單純地喜歡體育,希望看到世界頂尖球員的表演,希望中國男籃走得越遠越好。

  將馬拉卡納和“鳥巢”聯絡在一起多少有些牽強,即便如今能在馬拉卡納看著裏約奧運會開幕式錶演,自己也沒能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去“鳥巢”看上哪怕一場比賽。然而似乎是冥冥之中的註定,兩座體育場都曾成為體育迷們的傷心之地:1950年巴西世界盃決賽,東道主在馬拉卡納球場1:2不敵烏拉圭,遭遇“馬拉卡納打擊”;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為中國男子田徑選手實現突破的劉翔因傷選擇退賽,兩個國家體育迷的淚水恐怕早已匯流成河。

  8年時間,自己完成了從校園到職場的人生轉變,從一個單純的體育迷變成了體育的記錄者。後來也曾近距離接觸了很多之前無比崇拜的球星,職業紀律要求自己不能利用便利去找球星要合影和簽名,但我依然會帶著最初那份對體育的熱愛,不忘初心,做好見證者和記錄者。從裏約開始,從馬拉卡納開始,踏上奧運會採訪之旅。

  如此看來,馬拉卡納與“鳥巢”,似乎也沒那麼遙遠。


 

 

奧運畫報 更多
860010-110310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