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4
人生不設限!70歲導覽員的別樣人生
  •   70歲的生活應當怎麼過?生活在北京的陳少勤奶奶,用行動給出了答案。陳少勤只有初中學歷,曾是一名工人,40歲時開始自學英語。退休後,她堅持學習藝術,67歲成為藝術導覽員。6年來,她平均每週導覽3天,總時長達2500小時。
  •   1950年,陳少勤出生在福建省廈門市的一個普通家庭。曾經的她當過知青,也當過工人。40 歲那年,她決定靠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她自學英語,通過了高等教育考試,從一名普通的工人成為外貿公司的白領。
  •   20年後,學習再一次改變了她和她的生活,這一年,60歲的陳少勤,遇到了當代藝術。退休後的陳少勤隨兒子來北京生活,時常帶孫女去798藝術區看展覽。好學的她成為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最執著的會員——每週都去看展覽、聽講座、做筆記,一堅持就是7年。
  •   她樂學、勤學、會學,感染了很多人。67歲那年,她受到UCCA的特別邀請,成為年紀最大的當代藝術志願導覽員。
  •   陳少勤説,正是因為不懂才要去學習。成了導覽員,就能聽到策展人和藝術家的專業培訓,就有機會學習,就有幹勁兒。
  •   2016年以來,陳少勤導覽了許多傑出藝術家的作品,從“曾梵志:散步”到“徐冰:思想與方法”,從“邱志傑:寰宇全圖”到“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
  •   她每週導覽3天,總導覽時長超過2500個小時,她説,我不覺得疲倦,因為每一次講解都是一次美的旅程,都是一次新的學習和感動。
  •   從一個對當代藝術一竅不通的退休老人,到對當代藝術作品如數家珍的“明星”導覽員,陳少勤靠的就是以勤補拙、學習加努力。她説,我底子薄就要“笨鳥先飛”,一定要比別人付出多倍的努力。
  •   為了準備伊麗莎白·佩頓在中國的首次個展“伊麗莎白·佩頓:練習”,陳少勤提前三個月就開始蒐集材料,大量閱讀和佩頓有關的書,她還將佩頓的成長經歷、創作理念摘抄在筆記本上反復品味。
  •   我們的採訪就在佩頓的個展期間“見縫插針”地進行著。佩頓的作品題材廣泛,其創作對象涵蓋了藝術同行、生活中的親密友人,以及歷史文化人物。藝術家充滿力量感的筆觸,標誌性的色彩選擇和簡潔的畫面結構,都在陳少勤立體化、生活化的講解中娓娓道來。當代藝術在人們眼中是如此鮮活生動,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聽得聚精會神。
  •   陳少勤的講解,雜糅了歷史、美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其中不僅有藝術家的創作軌跡、生活經歷,還盡可能地加入了她自己的觀察和解讀。在展廳的出口,人們沒有立即拍照散去,而是圍繞在陳少勤身邊,靜待她結束這段難忘的藝術之旅。
  •   在這座美術館裏,老年人佩服這位同齡人,中年人嚮往她的老有所為,孩子們喜歡這位最美的奶奶。她説,這是她人生最好的生存狀態,在退休之後還能對社會有一點點價值,傳播藝術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諦,既有責任感,也有幸福感。
  •   陳少勤今年就滿70歲了,她説:“生命的長度,我們沒辦法控制;但是生命的寬度,卻可以自己拓展。”
  •   給自己一個不設限的人生,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然後學習、成長、分享,陳少勤是踐行者,也是受益者。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