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82
牙醫的信條,沒有逆時間
  •   讓人無法自拔的,除了愛情,就是牙齒。這時候,你需要一位牙醫。
      北京,朝陽門外大街吉慶裏,毋庸置疑的黃金地帶,談笑有人尖兒,往來無白丁。人們從高聳的樓宇間穿行而過,早已習慣了“對此欲倒”的壓迫感。抬頭看看天,一場無名陣雨洗過的藍天透著水晶的質感。
  •   “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裡‘藏’了一間公立醫院的牙科門診。”在段成鋼看來,22年的醫療資歷並不算長,他心目中對標的榜樣都是40、50年起步的。2017年,44歲的段成鋼接手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五門診部成為了五個分部中最年輕的門診主任。
  •   祖籍遼寧,山西長大,天津讀醫,海南入行,北京立業——成長為一名成熟的牙醫需要一個時間淬煉的過程,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多年,段成鋼從醫的初心源自他對“醫生”這個職業的敬畏與熱愛。“論收入,其實在海南的待遇也不錯,但做醫生不能故步自封。我想學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然後為病人解決更多的問題。”
  •   寫字樓裏的門診門面不大,內裏卻曲徑通幽,別有乾坤。分診臺、診室、材料室、手術室、兒童治療室……五臟俱全,井然有序。見到段成鋼的時候,他剛好接診了一位轉診過來的患者。“因為之前的牙髓治療中給她遺漏了一根根管,導致她的咬合一直不舒服。”
  •   儘管每個人都有牙齒,但人們對牙齒的精密性往往一無所知。疫情耽誤了這位轉診而來的患者,症狀因為“忍耐”反而加重了。對治療方案進行簡短溝通後,患者躺在牙椅上,助手擺出大大小小各類器械,段成鋼也穿好醫護服,戴好醫用手套,一個“複雜根管治療術”開始了。
  •   清理、消炎、開髓,人類的根管細小難尋,段成鋼不得不借助於顯微鏡和精密的器械。顯微鏡放大了牙齒內部細節,但尋找遺漏的根管依然耗費眼力。“一般常規治療是3個根管,很多治療不會再做第4個。在顯微鏡下,我們發現有90%的人都會有第4個根管。”
  •   用時40分鐘,一個醫者的專注和耐心凝結在每一秒裏。“我的專業是牙體牙髓,但在基層門診部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專多能的醫生。”摘下口罩,我們看到一張清雋的面孔,帶著職業性的禮貌。“老百姓所説的口腔診療大致分有五部分:拔、補、鑲、種,還有牙周。作為一名綜合診療的醫生來説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   專業的成就感來自於“別人處理不了的,你能處理”。有一次,從天津轉診來一位患者,在治療時有斷針遺留在牙內,卻無人能取出。“都知道我這邊做得好,然後給我打電話,就轉到我這裡。”20多分鐘,段成鋼手到針除,連導師和同門都紛紛點讚,“就是通過別人來表揚你這個特別有成就感。”
  •   一個牙醫的職業自覺是,和他人交談時,最先看到的不是對方的臉,而是對方的牙。“每天一上班,手部操作是停不下來的。” 據段成鋼介紹,每天來就醫的患者平均15人左右,每位患者治療時可能需要使用二三十種的小工具,所以一天下來,醫生的手部操作頻次可達400到500次。
  •   疫情期間,這個數字有沒有變化?段成鋼沒有計較過,他只是為沒能去成武漢前線而感到遺憾。不過,在北京,第五門診部一天都沒有停診,段成鋼也一力承擔下了可能的風險。
  •   “我就覺得那時候應該我衝到最前頭,又是第五門診支部書記,又是主任。”特殊時期,段成鋼覺得擔責、盡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那時候噴濺操作就我一個人來做就可以了,沒必要讓更多的人冒風險。”
  •   從年初五到4月初,100多天,要強化防疫,保護同事,也要正常接診,服務社區,忙碌逐漸放鬆了最初的緊張,“雖然口腔專業是職業暴露的高風險行業,但就目前了解的情況,全國還沒有牙醫在診療中感染的情況。我們控制得也比較好。”
  •   “穿得更多,消毒更密集,洗手也更密集”,但無疑對牙科診療的操作提高了門檻。“剛開始,物資奇缺,尤其口罩,價格飛漲。我們還算是下手比較早的,1月22號全院防疫動員大會之後,我就托朋友買一箱外科口罩,但到正月十五之後才拿到。”
  •   “害怕”,但並非僅僅因為疫情。段成鋼説:“越是高年資的大夫,其實在處理病人的時候越是小心。因為經驗越多,對後續問題考慮的也更多。”此“害怕”是一種“如履薄冰”的狀態,和剛入行時的“害怕”是不同的。
  •   在病人們把牙醫想象成舉著“刀槍劍戟”的“怪獸”的時候,其實牙醫們更有誠惶誠恐的理由。“口腔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環境,剛開始上臨床的時候,你要在病人的口中進行治療操作,其實是提心吊膽的,那就會忽略諸如口氣、細菌、噴濺之類的細節。”
  •   一天下來7-8小時都要對著別人的口腔,然而段成鋼並不覺得枯燥和厭倦,“和患者的交流反而會讓我的情緒平復下來。”在段成鋼看來,牙齒集中了人類最極致的兩種品格,最堅硬的和最脆弱的。
  •   “人一般有28顆牙,它不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重視它,這往往導致牙齒不能伴隨人的一生,儘管人的一生都離不開牙齒。”從牙齒中,段成鋼看到很多病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醫治他們、勸誡他們,把他們當朋友一樣去關心。
  •   “我常常和我們的醫護人員説,我們門診規模很小,你要真是連自己家人、朋友的口腔問題都處理不好,還説什麼服務別人呢。”段成鋼很看重“朋友”兩個字,快樂和友誼是牙醫這份職業帶給他的另一份收穫。
  •   “來看牙的患者年齡跨度很大,有忘年交,也有小病友,有的慢慢長大,結婚生子再來找你看牙的,這個過程很奇妙。”很多年前,段成鋼曾為一個即將出國留學的小女孩治療齲齒。多年後,段成鋼又接診了一位外國友人。這位外國友人感佩于段成鋼的醫術並拍照留念。沒想到,幾天后段成鋼收到了當初那個小女孩媽媽的感謝信。原來,小女孩的媽媽多年來一直在找段成鋼,而小女孩學成回國、結婚生子。巧的是,那位外國友人正是“小女孩”的丈夫。
  •   人會長大,牙也會“衰老”。“有的時候,牙齒會變得越來越長,或者會變得越來越短,這都表明它在衰老。”段成鋼主張,防微杜漸勝過亡羊補牢,“作為這個專業來説,我覺得預防是非常重要的。預防能避免簡單的病例變複雜,病例變簡單了,治療的投入也會變少。通過宣傳,讓大家能預防一些小的疾病就是最好的。”
  •   “牙齒很重要。”在“牙洞”的隧道裏,時間是不可逆的,“所以現在牙齒健康的一個指標是8020,即你80歲的時候還有20顆自己的牙。”全國愛牙日就要到了,你能做到嗎?
往期回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