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科創人才“引擎”,助推高質量發展

特約評論員謝偉鋒

“開放的江蘇,創新創業的沃土。”7月31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江蘇省科協主辦的“海外創業者科創中國行”第二站江蘇活動成功舉行,並通過央視網等媒體面向海內外創業者、投資者同步直播。

活動以視頻介紹、專家點評和觀眾互動的方式,向外界介紹江蘇萬邦新能源投資集團等創新企業,南京江北新區等創新園區。推廣介紹之中,江蘇本土市場活力與創新生態得以立體又生動地展現;參與互動之中,海外學者、企業家、投資人共享一場“頭腦風暴”,一個旨在為江蘇加強與海外人才交流和項目合作的平臺就此搭建而成。

取人心所向之勢,謀改革發展之實。科技創新的如椽巨筆,全景式地書寫著江蘇高質量發展的華彩篇章。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優等生”,江蘇的成績斐然:縣域經濟總量全國第一。2019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9.96萬億元,人均達12.36萬元,居各省區第一。

沒有誰一齣生就風華正茂,江蘇經濟這棵參天大樹也並非一日長成。它的背後,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2700億元,佔GDP比重達2.72%,其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超過8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2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區域創新能力位居全國前列。“擇平處生,向寬處行”,江蘇以科技創新為動力輸出,在高質量發展中佔據先機、贏得優勢。

有動力輸出,就有引擎點燃。觀察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勢彼此之間的邏輯關係,會發現人才必然是秉軸持鈞的關鍵。科技事業呼喚精英人才,創新驅動就是人才驅動。在“海外創業者科創中國行”第二站江蘇活動中,“人才”二字始終是高頻詞。

嘉賓點評是真知灼見的碰撞。在談到無錫馬山國家生命科學園的綜合優勢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顧曉松就説到“是能夠吸引長三角的人才的”;國際科技園及創新區域協會前任總幹事路易斯•桑斯也指出,蘇州工業園在全球網羅生物制藥等領域方面的人才是成功的經驗,這些話都讓人印象深刻。上下互動凝聚著大眾的關切,在回答觀眾提問時,“建立創新平臺,讓海外人才更好地提供他們的專業技術並且引用到中國促進合作與發展”“要重視人才,利用地域教育的資源,使園區的整體的環境和綜合的環境運行步驟得到提升”的話語,都贏得普遍共識。制約人才的“難點”被擊破,束縛創新的“堵點”被打通,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局面之形成,自然是水到渠成。

發展的力量源於人才,科創的變革更在於人才。“海外創業者科創中國行”第二站江蘇活動,在於幫助江蘇拓展國際合作的渠道,服務科技經濟融合。在這個平臺之上,海外與國內的科創人才“鐵石相擊,必有火花”,構成“引擎”點燃的先決條件,就此把創新要素引向企業和園區,幫助江蘇提升産業競爭力和技術創新力,助推高質量發展走向縱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維度,都是形勢逼人、挑戰逼人。基於這個認知,江蘇乃至全國的科創人才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為實現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奠定基礎。這是使命,更是擔當。(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