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成昆鐵路50年變遷,彰顯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特約評論員陸玄同

這是成昆鐵路龍骨甸車站到羊臼河車站間的3條展線之一的“桐模甸”展線一景(無人機照片,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這是成昆鐵路龍骨甸車站到羊臼河車站間的3條展線之一的“桐模甸”展線一景(無人機照片,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

  30多萬築路大軍艱苦奮鬥,犧牲2000余人,打通連接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鍬、一把鎬與嚴寒、酷暑、災害做鬥爭,維護成昆鐵路暢通50年;半個世紀運行不輟,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這條英雄的鐵路、艱辛的險路、人民的幸福路,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煥發出新的青春。

  作為西南地區乃至全國重要的鐵路幹線組成部分,成昆鐵路創造了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跡,與美國的阿波羅帶回的月球岩石、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聯合國並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

  這奇跡,來自於30多萬鐵路建設者的肩扛手挑,來自於他們與惡劣環境作鬥爭、向天險絕境要通途的無畏無懼。這奇跡背後,是蘊含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生存態度。回望歷史,歷經戰爭洗禮、內憂外困,中華民族何曾屈服?立足當前,今年疫情暴發以來,舉國上下萬眾一心,以苦幹實幹凝聚起強大的“戰疫”力量;展望未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成昆鐵路帶來的政治和經濟意義難以估量。半個世紀的安全守護和有序運營,讓外國專家“成昆鐵路會變成一堆廢鐵”的預言成為妄談,也驗證了“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的箴言。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三峽大壩到港珠澳大橋,再到高鐵、探月工程、北斗導航……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跡。每一次度過艱難險阻創造奇跡的背後,都有奮鬥精神提供著強大的支撐。

  即便是在中國高鐵建設成就笑傲全球的今天,成昆鐵路的一系列數據依然讓人驚嘆:全線設計7處螺旋形、圓形、燈泡形盤山展線,13次跨越牛日河,8次跨越安寧河,47次跨越龍川江…… 這條1090.9公里的鐵路線,一路奇峰聳立,溝壑縱橫,地形地質極為複雜,驚險無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鐵時代,在中國鐵路史上留下輝煌印跡的“神話工程”--成昆鐵路歷久彌新,再煥青春。2013年新成昆鐵路開工建設,2020年1月16日,作為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重點工程--成昆鐵路復線成都至峨眉段開工。50年來,成昆鐵路通過電氣化、擴能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提速、跨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奇跡;新時代,接續成昆鐵路半個世紀鑄就的奮鬥精神,一代又一代鐵路人將創造新的輝煌。(特約評論員 陸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