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從假日消費感受復蘇中的經濟活力

央視網評論員劉波

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中國的疫情也進入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膠著期。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處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促消費、提振內需動能將是保經濟和穩增長的重要舉措。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線上消費,為市場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毫無疑問,疫情遲滯了線下消費,但也激活了線上消費。從五一小長假和端午節假期來看,智慧出行、安全出行、電商經濟穩步提升,消費開始復蘇,消費動能漸趨增強,中國市場給世界帶來了樂觀預期。從5月6日京東物流發佈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整體快遞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70%,是行業增速的近2倍。傳統的線下消費模式不僅要恢復而且要做大,線上消費要依託新基建新技術迭代升級。沒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消費潛力就無法大力釋放。未來,隨著我國5G的普及,將會給線上消費注入新活力。

提振消費信心、恢復消費熱情。餐飲、健身、美容以及一些娛樂性消費,既是民生休閒生態的體現,也凸顯了一個城市的煙火氣,更是城市消費信心提升的窗口。走過疫情圍城的傷痕,重拾凡庸又繁華的市井民生,恢復疫情之前生活的常態。這些生活消費恢復,意味著消費市場突破了疫情陰霾的籠罩,消費者開始恢復疫情前對休閒生活的追求。追求美好生活帶來的消費復蘇,預示著消費市場的真正復蘇。這一切隨著疫情的有效防控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經濟的復蘇而慢慢步入正軌。

改善民生需求,形成優質消費供需市場,提升消費水平。優化市場的供給側,儘量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也要提升消費端的消費需求,形成消費的最佳配置。通過系統性的改革釋放紅利,優化消費市場的供給側,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而這也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就業率,提高收入水平,實現社保全覆蓋,投資創富渠道多元化。讓消費者有錢消費敢於消費,才是消費能力持久不斷的關鍵。經過疫情考驗的中國經濟,也許暫時不會維持中高速增長,但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為疫後更高質量的發展打下基礎。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産業鏈尚未完全恢復。在此形勢下,中國雖然更早復工復産復商復市,但是遭遇其他鏈條的阻滯。從中國市場趨勢看,假日經濟逐步恢復的曲線是明顯的,這也意味著中國整體經濟形勢的趨勢性好轉。在財政金融政策以及吸引外資政策支持下,中國依然能夠維持相對高的經濟增長率,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經濟引擎。

中國市場是極具成長性的廣闊“藍海”,中國經濟的韌性來自於巨大的市場優勢,這些特點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從疫情下的假日消費,可以感受到復蘇中的經濟活力,更能感知中國經濟的澎湃潛能。(央視網評論員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