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六一”兒童節,有兩個問題留給成年人

央視網評論員方正

  又到“六一”國際兒童節。此時,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們恐怕已經雀躍起來,在家長的陪伴下享受這個有著特殊背景的快樂節日。

  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磨難,我們倍加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以至於常常在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鬧聲裏陷入沉思,思慮著兩個問題。

  問題一:我們要給孩子們什麼?

  要給孩子們營造健康、快樂、良好的生活和成長空間。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不僅是一個個家庭的心願,也是國家和全社會的共同心願。為了實現這個願望,無數革命先驅、仁人志士以生命和熱血推動新中國站起來,無數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建設者們以勤勞和智慧讓新中國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為今天的孩子們所享有的幸福生活奠定堅實基礎。立足當下,我輩更需努力,努力讓環境更美、食品更安全、科教更先進、文化更興盛……努力營造出一個更加健全的社會,讓孩子們更好地成長。

  要給孩子們優質的教育、追逐夢想的動力以及實現夢想的條件。教育是孩子們從懵懂無知到獲取知識智慧,進而走向未來的基礎和前提。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並從中汲取追逐夢想的動力,不僅是家長和教育部門的目標,也是全社會重視教育的意義所在。不僅如此,夢想的實現需要現實的條件。為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走向未來、觸及夢想,我們不僅要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還要給與強大的精神力量。

  要給孩子們一個更為富強、更加美好的中國。正如85年前無産階級革命家方志敏于監獄中憧憬未來的可愛中國一樣,我們身處這可愛的中國,也憧憬屬於孩子們的未來中國的模樣。那時的中國,不僅有我們今天熟悉的“活躍的創造”“日新月異的進步”,還會有我們想象不到的生態、科技、文明等諸多方面的成就,定是一個更為富強、更加美好的中國。暢想著孩子們的未來世界,我們奮鬥的決心更加堅定、力量更加充沛。

  問題二:我們要把孩子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要培養成有知識、有素養的人。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未來都有不同的設想,這些設想的目標都指向一個關鍵詞:幸福。而知識和素養,則可以幫助孩子們架起通往幸福的橋梁。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利器”,素養是人類增強自我認同、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盔甲”,我們要以知識和素養,將孩子們武裝成能夠打開幸福寶藏的人。

  要培養成有理想、有擔當的人。理想是人生不斷前進的動力,它能夠將孩子們初生牛犢般的勇氣、不知疲倦的探索欲、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催生為巨大的創造力。擔當則關係著一個人的社會責任、社會價值,關係到他能夠幹多大事業、有多大成就。孩子們有理想、有擔當,不僅能在紛繁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實現自己的價值,也能讓我們的國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要培養成心中有祖國、有人民的人。疫情中,那些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勇敢逆行的醫務人員、警察、社區工作者和志願者們,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了什麼是“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人民”。只有像他們一樣,把“小我”融入國家和人民這個“大我”,在國家利益、人民利益面前,才會有海一樣的胸懷、山一樣的崇高。孩子們若都如此,更為富強、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可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那一天可期。

  最後,願你的小朋友永遠明媚璀璨,讓我們為了他們不懈努力。(央視網評論員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