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小明作為遺腹子,是否可與祖父母、母親共同繼承父親遺産?8周歲以下的“熊孩子”用爸媽手機偷偷給遊戲充值,可否要求平臺返還?高空拋物傷人頻發,誰來守護我們“頭頂上的安全”……這些,我們都能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中找到答案。
民法典草案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民法典姓“民”,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民生權利。
民法典草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了保護的概念。保護個人隱私權、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明確住宅70年産權自動續期……民法典草案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為護佑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遵循,謀求人民利益最大化。
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中我們看到,立法,是民智的匯聚,也是對民意的回應。可以説,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正是民法典草案最大的亮點之一。
民法典草案,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經常收到垃圾短信怎麼辦?遭遇性騷擾,公司、學校該不該管?有人吃“霸王餐”,老闆能不能扣下他的財物?這些問題總是困擾著我們的生活。民法典的編纂,對於社會熱點訴求和我們身邊的痛點、難點一一作出回應,切實保障了公民應享有的公平正義,促進了法律體系的日益完善,傳遞出法律的溫度。
民法典草案,彰顯中華民族的精神底色。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氣質,是民法典草案的重要特徵。民法典草案中將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上升到法律層面,映照出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
民法典草案,體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特色。在數字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AI換臉、基因編輯、虛擬財産保護等新興事物不斷涌現。民法典直面挑戰,將科技發展的因素充分融入法典中,既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立法態度,又順應了新事物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編纂民法典對司法機關來説,將提供全面、權威、系統的裁判規則;對百姓來説,將指引和規範各種各樣的民事行為。期待民法典時代的到來,通過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為我們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央視網評論員 李雪菲)
央視網 2020年10月4日
央視網 2020年10月1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30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8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
央視網 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