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他們,讓父親之風山高水長

央視網評論員方正

  今天是父親節。這個節日,和母親節一樣,提示我們要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也讓更多父母在這一天享受到為人父、為人母的幸福與快樂。

  這一天,我們感懷父親對家庭的付出、對自己的愛和影響,給父親過一個溫馨的節日或打個電話送上祝福,也思忖著如何像他那樣,成為社會的砥柱、家庭的靠山、孩子的榜樣。每個父親在孩子心目中都如高山一般偉岸,但還有一些父親,不僅是自家孩子心目中的高山,還是社會的楷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就有很多這樣的父親。讓我們領略其中幾位父親的風範,從他們的故事裏對父親這個角色增添更深的認知。

今年2月27日,志願者張建國(左)和兒子張洪赫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花園社區車輦店衚同口的疫情防控值班點值守。(圖片來源:新華社)

  “上陣父子兵”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諺語,可你見過抗疫戰場上的“父子兵”嗎?上圖中這兩位就是,左邊的志願者叫張建國,右邊戴眼鏡的志願者是他的兒子張洪赫。今年1月下旬,疫情最凶險的時候,身為共産黨員的張建國,得知其居住的社區招募疫情防控志願者,馬上就報了名。在他的影響下,剛上大一的兒子張洪赫也報名做起了志願者,在完成學業之餘和父親一起堅守在衚同口的疫情防控崗位上。“我作為黨員,更要為疫情的防控貢獻力量。”張建國以一名共産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成為兒子人生路上的燈塔,讓孩子在防控疫情的危險環境中深切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父愛的厚重。

2016年,在幾臺手術的間隙,于鐵夫倚在手術室墻上休息,這個瞬間被同事拍了下來。(資料圖片)

  你見過這張曾在網絡上刷屏的照片嗎?照片上的人叫于鐵夫,他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父親。今年1月底,于鐵夫所在的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實行病房全封閉管理,他第一時間請纓,連續40天留守科室照顧患者,一下子瘦了10多斤。4月,于鐵夫又參加醫療隊,奔赴牡丹江支援抗疫,作為隊裏的責任主治醫師,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是他的常態。6月1日,于鐵夫圓滿完成支援任務返回齊齊哈爾隔離期間,突發呼吸心跳驟停,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2歲。桌上堆著的材料和未關閉的電腦,記錄著于鐵夫生命最後的忙碌;揹包裏沒來得及送出的禮物,傾訴著他對女兒的愛。“希望能成為女兒的驕傲,爸爸也為國家拼過命。”父愛無形,于鐵夫以為國家、為人民拼命的精神和“鐵陀螺”般高速旋轉的工作狀態,為女兒展示了人民醫生盡職盡責的形象,將為國為民的種子播撒在一代人的心田。

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今年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對比照片。(圖片來源網絡

  前不久,一張“抗疫專家一月白頭”的照片讓無數人淚目,照片的主人公是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組成員、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今年1月19日起,邱海波臨危受命,先赴武漢,再赴黑龍江、吉林,輾轉3省、奮戰139天。“重症患者在哪,我就應該在哪,這是我的責任。”這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邱海波非常熱愛自己的職業,他不僅在工作中、學術上傾注全力,還十餘年如一日關愛著汶川地震時救治過的孩子。被人問及為何要對這些孩子付出這麼多的愛,邱海波説:“我們當醫生的,不僅要做一名技術高手,更要成為有溫度的好醫生。”這是醫之大者的仁愛和姿態。父親之美德,兒女之財産。邱海波對事業、對患者的態度,深深影響著學習認知心理學和神經學的兒子,兒子也想像他一樣,無論學業還是工作,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做到更好。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從張建國到于鐵夫、邱海波,再到無數和他們一樣敢於逆行、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父親,他們以男人的力量護佑孩子成長、推動社會進步、捍衛國家安全,讓父親這個角色的風範山高水長,為下一代樹立了更好的榜樣。

  祝天下父親節日快樂!(央視網評論員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