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
庫奴村位於狹窄而雜草叢生的山谷,清清的小河在這裡相互交錯,村子被環抱于青山之中。這裡不過居住著幾百人,都是清一色的茅草房。這種茅草房的結構如同蜂窩,墻是泥巴墻,房中央立著一根柱子,支撐著用草搭成的錐形房頂。地面是用粉碎了的蟻巢上面的土丘硬殼鋪成的,通過定期涂上新鮮牛糞使它保持光滑。煙從房頂上冒出,房子唯一與外面相通的就是一個低矮的門道。人們必須彎下腰才能從門道裏通過。居住區內的茅草房一般是成組建造的,並且選擇在玉米地附近。在那裏沒有大路,只有被赤腳的小孩和婦女們在草地上踏出的羊腸小道。村子裏的婦女和小孩身上都裹著用赭石染成的毯子,只有很少的基督教徒穿西式服裝。牛、綿羊、山羊和馬都在公共牧場上吃草。庫奴周圍的土地上大多沒有樹,只有遠處的小山上有一片片叢生的白楊。土地本身歸國家所有。那時,非洲人在南非幾乎沒有土地,租種土地的人每年要向政府繳納租金。在這個地區,有兩所私立小學、一座倉庫和一個用來為牲畜洗去寄生蟲和污物的水池。
玉蜀黍(西方稱玉米)、高粱、大豆和南瓜構成了我們的主要食品。這不是因為我們對這些食品情有獨鍾,而是因為南非人買不起其他富有營養的食品。村裏的富裕戶另外再加茶、咖啡和糖之類的食品。不過,對庫奴村的大多數人來説,這些食品是他們無法得到的奢侈品。澆地、做飯、洗涮用水都是用水桶從河裏或泉邊打來的,這是婦女們幹的活兒。的確,庫奴是一個婦女兒童村:多數成年男人大部分時間都在遙遠的農場或礦脈一帶的金礦上打工。礦脈是一個由含金量很高的岩石和頁巖構成的山脈,它形成了約翰內斯堡的南部邊界。他們可能一年回兩次家,主要是回鄉耕作自己的土地。鋤地、拔草和收割等農活都留給婦女和孩子們去做。村子裏極少數人能讀書寫字,教育這個概念對多數人仍然是陌生的。
我母親在庫奴有三座茅草房。根據我的記憶,三座茅草房內總是被親戚家的幼童擠得滿滿的。實際上,在我的記憶中,我作為一個孩子似乎從來沒有獨處過。在非洲文化中,姑媽和姨媽家的兒子和女兒都被認為是兄弟姐妹,而不是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我們不像白人那樣劃分親屬關係。我們沒有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我母親的姊妹我也叫母親,我叔叔的兒子也是我的兄弟,我兄弟的孩子也是我的子女。
我母親的三座茅草房,一座用來做飯,一座用來睡覺,一座用來儲藏東西。我們睡覺的那座房子裏,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傢具。我們睡在席子上,坐在地板上。在去穆克孜韋尼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枕頭。我母親在房間中心或房子外面點起的火堆上用三腳鍋做飯。我們吃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種的和製作的。我母親自己耕種並自己收割玉米,玉米幹了以後才從地裏收穫回家。玉米被裝在袋子裏或放在地裏挖的坑內儲存。婦女們用不同的方法對玉米進行加工。她們用石磨將玉米加工成玉米粉,用來做麵包;或者是先把玉米煮熟,然後再加工成“阿穆佛蘇拉”(一種就酸奶吃的玉米麵)或“阿蒙苦梢”(玉米麵粥片,有時也在玉米裏摻上大豆)。玉米有時供應不足,但從我們家的牛和羊身上擠出的奶卻總是充足的。
從年齡不大的時候開始,我的空余時間多數都是在多岩石的草地上度過的,和我們同村裏的其他男孩子一起玩耍和打鬥,因為整天在家裏圍著母親圍裙轉的男孩被認為是懦夫。晚上,我把我的食物和毯子同這些孩子一起分享。不到5歲的時候,我就成了一個牧童,在田野上照料牛羊。我發現,考撒人給牛加上了幾乎神秘的色彩。他們不但把牛作為食物和財富的來源,而且也把它們看作上帝的賞賜和幸福的源泉。正是在田野裏,我學會了如何用彈弓把飛著的鳥從天空打落;如何採集野生蜂蜜、水果和可食根類;如何直接從牛的乳房吸取熱而甜的牛奶;如何在又清又涼的河中游泳;如何用線和一頭磨尖的鐵絲釣魚。我還學會了“棍戰”,這是一種當地非洲男孩都要掌握的基本格鬥知識,也是各種格鬥技術的基礎。例如,“躲閃出擊”、“聲東擊西”、“快步逃脫”。在這些時光中,我建立起對多岩石的草地、廣闊的田野、美麗無華且自然清晰的地平線的熱愛。
作為男孩子,我們可以毫無約束地玩耍。我們玩自己製作的玩具,用黏土製作各種飛禽走獸,用樹枝製作牛拉雪橇,大自然就是我們的運動場。庫奴周圍的小山上到處都是平滑的石塊,我們用石塊做成“過山車”。我們坐在平滑的石塊上從平滑的大岩石上滑下來,一直玩到我們的屁股酸痛無比、無法坐下為止。我在斷了奶的小牛背上練習騎術,摔下幾次後就學會了這種技術。
一天,我從一頭沒有馴服的驢子那裏得到了一個教訓。我們輪流在驢背上爬上爬下,輪到我的時候,我一躍爬上了驢背,驢子一陣狂奔後鑽進附近的荊棘叢中,它猛一低頭想把我摔下來。我還真的被它摔了下來,我的臉被荊棘刺破了。這時,我的朋友們來到了我的面前。像東方人一樣,非洲人很有自尊心,或者説非洲人如同中國人所説的很要“面子”。我在朋友面前丟了臉。儘管是一頭驢子把我摔下來的,但是,我懂得了羞辱別人就是讓人家遭受一種不必要的、殘酷無情的打擊。即使是很小的時候我打敗了我的對手,我也不會羞辱他們。
央視欄目
|
百家講壇
|
走近科學
|
探索發現
|
讀書
|
自然傳奇
|
地理中國
|
科技之光
|
綠色空間
|
講述
|
我愛發明
|
人與自然
|
科技人生
|
中華民族
|
人物
|
夕陽紅
|
歡聚夕陽紅
|
走遍中國
|
狀元360
|
大家
|
見證·發現之旅(停)
|
創新無限(停)
|
重訪(停)
|
見證·親歷(停)
|
科技博覽(停)
|
天下大觀(停)
|
百科探秘(停)
|
科學世界(停)
|
見證·影像志(停)
|
衛視欄目
|
檔案
|
楊瀾訪談錄
|
絲路發現
|
世界遊
|
自然密碼
|
這裡是北京
|
天下收藏
|
影像世界
|
魅力發現
|
漫遊日本
|
故事甘肅
|
今日往事
|
文明中華行
|
武當百謎
|
經典人文地理
|
新杏壇
|
行者
|
中國遊
|
玩轉地球
|
記憶之紅色經典
|
故事中國
經濟 | 社會 | 軍事 | 文化 | 科技 | 自然 | 歷史 | 人物
古跡遺址 | 經典紀錄 | 名著名家 | 事件 | 懸案秘聞 | 國學 | 自然發現 | 戰爭 | 生命星球 | 武俠尋蹤 | 名家大師 | 民生 | 動物 | 人文 | 未解之謎 | 宇宙奧秘 | 科學探索 | 海洋 | 專家 | 三國 | 刑偵案件 | 宗教 | 歷史揭秘 | 生活 | 民俗民族 | 人體 | 建築工程 | 氣候 | 能源環保 | 運動 | 慈禧 | 皇帝 | 女性 | 女皇女王 | 明星藝人 | 收藏 | 災難 | 名人 | 紅樓夢 | 文化藝術 | UFO | 易中天 | 歷史時刻 | 清朝 | 奇幻科技 | 奇趣 | 航空航天 | 中國皇帝 | 考古探秘 | 時尚 | 密檔 | 人文地理 | 史説天下 | 國粹 | 行遊 | 皇陵 | 二戰 | 臣相 |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