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關於紀錄片進院線,他希望……
“希望觀眾敢於面對現實”
談到如何讓觀眾能走進電影院去看紀錄片,范立欣直言:“這個很難。生活壓力本來就很大,大家去影院總是想看一些輕鬆搞笑、善於造夢的電影,沒人想去直面現實。”
范立欣覺得《舌尖上的中國》是一個好開端,“至少它讓觀眾開始在電視上主動去看紀錄片。與電視紀錄片相比,紀錄電影的力量更加集中。我們不光要看故宮、長城那樣的史料片,還要關注當下的生活啊,特別是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和精英群體,應該更多地肩負起社會責任,不要每天忙得只剩下賺錢了。”
“希望紀錄片拍得更好看”
《遷徙的鳥》、《海洋》是中國觀眾較為熟悉的紀錄電影,拍攝者在美學上的造詣登峰造極。“紀錄片要拍得好看才會有人來看啊!”在范立欣看來,能符合這一標準的中國紀錄片還很少,“在中國幾乎找不到一部拍得很好看的紀錄電影,總是給人一種混亂的即視感(注:源自法語“Déjà vu”,譯成“幻覺記憶”,指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觀眾怎麼會愛看呢。像《舌尖上的中國》,把美食拍得讓你有饑餓感,觀眾能不愛看嗎?”
“希望投資人接受不賺錢”
對於紀錄片工作者在尋找投資方面遭遇的困難,范立欣有些看不下去,“中國投資人想的都是怎麼才能賺錢,很少考慮電影所承載的社會責任。而電視臺都在講收視率,不會不計回報地投資一部拉不到廣告的紀錄片。而國外的公共電視臺不考慮任何商業營收問題,只講究社會收益,還有很多商業基金資助助紀錄片的拍攝,投資人不計回報。中國目前還做不到這一點,投資人接受不了拍一部不賺錢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