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央廣時評】新基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利器

資訊 來源:央廣網 2020年05月18日 09:27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5月17日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主題,也強調“連通目標2030:利用ICT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

  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新基建”正成為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智慧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利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7.10億,2019年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臺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862.1億元。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新基建的戰略佈局,對於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正逢其時,並將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中持續發力。

  化危為機,危機中孕育創新機遇!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2020年我國內外部環境多種複雜變化交織疊加,在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新基建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性支撐作用顯得更為突出。2019年,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工信部今年將新建5G基站超過50萬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到1.2萬億元,未來5年工業企業開展網絡化改造投資規模有望達到5000億元,5G網絡建設將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以及各行業應用投資超過3.5萬億元。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面對戰“疫”、戰“貧”雙重挑戰,越是艱險越要堅定向前。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大力推進新基建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必須決勝的硬仗提供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支持。大力推進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建設創造良好社會經濟發展環境,有助於推進我國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演進和提升。高技術産業、科研創新等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專家預測,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産業經濟增加值將達到3.1萬億元,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1%。

  加快新基建進程,一業興帶動百業興。加強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大力推進新基建發展,發揮我國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單一電商市場“巨國效應”,有助於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我國電商平臺、移動支付、直播帶貨、快遞物流等新業態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拉動手段,為社會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在全面恢復社會經濟秩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基建將為各種新業態、新産業以及其他相關産業,提供最穩定、最通暢和最快捷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支持。新基建更大的意義在於能夠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一個具有移動性、融合性、智慧性特徵的大型應用平臺,通過智慧化生産、網絡化協同,推動形成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能夠為産業領域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大幅推動産業領域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機制創新,並有助於推進我國産業基礎高級化和提升産業鏈現代化水平。

  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在此背景下大力推進新基建發展,正是加速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的題中應有之義。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越是在這個時候,越要具有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加快新基建步伐,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精準調控,收放自如,是國家治理水平成熟的表現。新基建對於來自互聯網、物聯網等的海量數據的獲取、傳輸、處理、分析以及在此基礎之上所支撐提供的數字化管理、智慧決策、實時響應、大數據服務等管理方式,將為進行精準調控、提升國家治理水平提供更為智慧的治理手段,使我國的國家治理和城市治理達到收放自如的更高治理境界。

  搶抓新發展新機遇,搶灘新基建正當時!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和復工復産復市有序推進,培育後疫情時代新動能、新引擎、新增長點,一批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全面啟動,新基建全面實施,各地區各部門搶抓新經濟浪潮新機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引擎新助力。

  加快新基建進度,有助於鞏固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新基建進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將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穩固支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勁而持續的動力。(特約評論員 付玉輝)

經濟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