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統帥母親患有強制性脊柱炎,生活無法自理;父親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關節炎,常年在外打小工。于統帥從小就學會了做家務及農活,利用節假日努力幫媽媽分擔家庭的重擔。
王媛媛,女,13歲,山東省菏澤市單縣郭村鎮魏樓村人,由於父親遭遇車禍導致高位截癱,母親忍受不了生活重擔悄然離去,自2007年起,幼小的她便擔負起了照顧父親的重任。
父親于2001年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致腰身受重創,癱瘓成疾,藍川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他依然樂觀向上,積極面對生活。包攬了家裏的家務,煮飯、洗衣服、拖地板等等。
趙文龍大部分時間都陪著媽媽去醫院透析。媽媽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這麼多年,他幾乎從未有過玩耍時間,最大的樂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園。
雪蕊很小的時候有人問過她的理想是什麼,她的回答是“當媽媽。”其實王雪蕊就是媽媽,8歲的她選擇和媽媽一起承擔照顧兩位老人的重擔。
在吉林省龍潭區天泰村有一個小姑娘叫王丹,三年前爸爸離家出走,只剩下她和體弱多病的媽媽相依為命,於是王丹小小的年紀幫著媽媽分擔生活的重擔,她説有媽的地方才是家。
對於湖北省竹山縣寶豐鎮埡子街村的徐航來説,7歲的他已經背負了一般大人都難以承受的責任,他用柔肩撐起一個破碎的家,用純樸演繹人間的大孝與大愛。
何秀巡是湖北恩施大河村小學一名學生。2011年,母親因肝癌醫治無效,不幸去世,家裏因給母親治病已經家徒四壁,負債纍纍。無奈,父親不得不長期外出打工掙錢還賬。
由於爸爸在中國海監船上經常出海工作,去釣魚島海域巡視,很多時候家裏只有她和媽媽。李沐南主動幫媽媽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他不是品學兼優的典範,卻是我們生活中的真實。當同齡的孩子還沉浸在父母的寵愛中,曹曉宇就成為了家裏的頂梁柱,用自己幼小的雙手為母親買菜做飯、擦澡按摩、清理垢污。
父親患有高血壓與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常年不能幹體力勞動,經常痛得直不起腰,母親常年有病,長期頭痛不止,多方求醫仍不能治愈,時間長了,醫藥費成了家中最大的開支。
姜陳的媽媽剛結束了膽結石治療,又患上了類風濕徹底倒下了。從那時起,姜陳就開始半工半讀。籌集醫療費,照顧媽媽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姜陳身上。
今年13歲的李可鑫,是逸夫小學6年2班的學生,她從5歲就開始照料高位截癱的母親,支撐著支離破碎的家。
無論春夏秋冬,小涂樺總是在每天早晨6點準時起床,幫父親打好水、準備早飯、收拾好碗筷後才去上學。中午放學後再跑回家,給父親熱飯。
許卓婧5歲開始學習小提琴。在她6歲時母親突患癌症,為了增加收入,許卓婧的父親開始外出打工,所有家務和照料母親的重任都落在了小卓婧稚嫩的肩膀上。
為了幫助父母分憂,他從小跟奶奶住,每天起得很早,給奶奶做好早飯才去上學,晚上幫奶奶洗腳、端尿盆。
父親因觸電身亡,母親帶著姐姐和她改嫁到現在的家庭,家裏很窮,父母起早摸黑的幹活,很晚回家,她只能一邊學習一邊幫媽媽做飯、洗衣。
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許蓮花四五歲的時候就學會了干家務活。年幼的她不但要照顧躺在病床上的奶奶,還要為下地幹活的爺爺做飯、洗衣。
雨平的父親長年在外打工,母親聾啞,且精神有些問題,而能幫助她,又經常和她説知心話的姐姐,常年在縣城讀書。從幾歲開始雨平就學會了照顧聾啞的母親和年邁多病的奶奶。
爸爸眼睛看不清東西,媽媽離家而去,當年11歲的女孩裴聰悅用稚嫩的小手為爸爸和妹妹撐起一個家。
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於尊親。早上我會為父親穿襪子,端水洗臉,睡覺前我會為父親端上熱水泡泡腳,平時也會為父親捶背按摩,希望能幫他減少一些病痛的折磨。
奶奶肢體殘疾,父親陳全多年前遭遇車禍,重殘,屬於低保家庭。惡劣的外部條件並沒有壓垮他小小的肩膀,他努力學習,成績優異,在家裏孝順父母,端茶倒水,洗衣服。
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所以我儘量不讓他們操心。我會用我自己的方式讓我爸爸、媽媽、奶奶感到快樂,感到幸福。
王鞠同學是個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但在她身上從來看不到單親家孩子的孤僻冷漠。為人正直熱情,熱心參加公益活動。
從上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多次獲得了社區、學校的表揚和獎狀。還被評為“文明小衛士”、“愛家模範”。這次7月份軍訓中因為表現突出別評為“軍訓標兵”稱號。
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還是二年級時就學會了洗衣服,四年級時學會了做飯。從小就知道使用禮貌用語,向長輩問好,深受左鄰右捨得喜愛。
我小學的時候爺爺得了腦血栓,當時我去醫院看爺爺,還説過要照顧爺爺,可是大人們都不同意。但我是真的想要照顧爺爺,我怕爺爺會就此走了,爺爺是那麼疼我。
楊梓寧,今年14歲,海淀區立新學校初三年級學生,他是父母的好兒子、爺爺奶奶的好孫子、老師的好幫手、同學的好榜樣、社區的好少年……
她就讀于中關村一小黨校分部三年級一班,熱愛學習,興趣廣泛,喜愛讀書、寫作、唱歌、跳舞……她品學兼優,在校團結同學,尊敬老師,在家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郭子鵬在學習上從不讓家長擔心,在生活中,從未有過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
王量,2002年10月21日生於北京,現就讀于北京市海淀區外國語學校。成長于京城腹地,王量眼中總是閃著靈性和智慧,言談間,11歲的少年總于不經意間閃爍著自信與從容。
他從小至今一直在外公、外婆身邊長大,從會説話起就管外公、外婆叫爺爺奶奶,倍感親切。跟外公外婆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馬雲龍出生在一個殘疾家庭,從小缺少父愛母愛。但是,他的親友所給的“愛”讓他沒有遺憾。雖然家庭很貧困,但馬雲龍是一個陽光少年。
蘇陽軍在家尊老愛幼,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在學校裏勤奮學習,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小小的他,不怕苦,不怕累,撐起了家庭的責任。
張雨在班裏學習努力,是老師眼中熱心、刻苦、尊師的好學生。放學回到家,張雨又成為父母的“貼心小棉被”,經常幫助母親照顧爺爺。
在她幼小而樸實的心靈裏,她記住了老師教導的什麼叫做孝心,怎樣做才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好孩子。於是,她懂得了要尊敬父母。
即將升入高中二年級的高帆是一個勤奮好學,聰明懂事的孩子。在小學時就被評為勞動星、學習星,在初中學校“值周育人活動”中,被評為“值周育人標兵”。
在家裏,他是尊敬長輩、理解長輩、體貼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他是尊重師長、關心同學、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在我的心中,“孝”是一個人的基本品德,是每一個青少年都必須踐行的道德標準。我也努力地在生活中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實際行動體現著自己的孝義之心。
小李岩學習之餘也不忘幫奶奶做家務,家中的重活兒也一力承擔起來,平時對奶奶尊重有禮,與奶奶一起分擔生活的瑣事。
三年級的時候姥姥因為骨折在醫院住著。姥姥要小便時候,拿了尿盆給姥姥接尿,最後忍著尿味兒走到廁所,倒了,衝乾淨,放在床下。
馮傑睿同學出生在三代同堂之家,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已耄耋之年。父母注重德育教育,打小兒特別要求他“孝,德之始也。”
2012年11月胡俊傑的爺爺被檢查出肺癌晚期,面對身患肺癌的爺爺,12歲的胡俊傑用他稚弱的肩膀扛起了照顧爺爺的重任。
“成鶴立,你將來要幹什麼?”一個同學問我,這一問讓我想起了因為我的奶奶而確立的理想。
面對離棄家庭的媽媽、年邁而常年頭痛的奶奶及身殘的爺爺,僅12歲的趙麗萍正在經受人生的考驗,她一邊努力學習,一邊用她稚嫩的雙手和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不完整的家。
雖然親人的逝去讓年幼的她傷心、難過、痛苦,她卻悄悄把苦難藏起,樂觀堅強地生活,持之以恒地學習,一如既往關心他人,像天山上的雪蓮綻放出自己獨有的美麗。
在家裏,她是個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獨立自強的好孩子;在學校,她是位勤奮學習,心繫集體,團結同學的優秀少先隊員;在社會實踐中,她是熱心公益活動的好少年。
“爸爸、媽媽,忙你們的吧,照顧爺爺、奶奶的事就交給我,我行,我能做好的。”多麼樸實的話語呀!誰曾想到這出自一個年僅八歲的獨生男孩子的口。
汪荷彬是成都市雙流縣華陽西寺小學五年級一班的一名少先隊員,她成績優異、懂事乖巧,是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是同學心裏的好榜樣。
聶書星,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北淤疃學校四年級學生,今年剛滿10歲。2000年秋天,她的母親被查出身患胃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
強與大愛是困境裏成長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有些人在逆境裏選擇了萎靡和逃避,有些人則是在困境裏不斷地成長和進步,汪傘玉的故事正是後者最好的詮釋。
在大家眼裏,小雯音是個孝順、懂事、乖巧的孩子。在她還不到4歲的時候爸爸就因病永遠離開了她和媽媽。沒有了父愛,母愛是她生活唯一的依靠。
邵水潔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遵守紀律,熱愛勞動,關心別人,熱心助人,喜愛美術舞蹈,是一名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郭嘉寶上一年級時,他的媽媽被查出患了肺癌腦轉移。從那時起,他幼小的肩膀就承擔起上學讀書和照顧媽媽的雙重重任。
在學校,他是一個團結同學、書寫漂亮的小學生;在家裏,他是一個懂事堅強、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2013年,對牟雙來説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牟雙被評為“瀘州市最美學生”。憑著自己的勤奮努力,收穫了一次次心靈的洗禮,也收穫了一份沉甸甸的感動。
王興盛,家住九龍鄉文星村村三社,他家十年間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災難。3歲時,他就學會了孝敬親人,十年裏,便幫家裏承擔著照料三位親人的重擔。
在他出生1歲時,母親就離家出走,至今未歸,父親也從此到外地打工。奶奶也在他五歲的時候因病離世,從此他就和六十多歲的爺爺相依為命,艱難的生活著。
“孝順父母、尊老愛幼”這是她們每一個青少年兒童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儘管她的家庭遭遇了各種各樣的挫折坎坷,但卻培養了甘露孝敬父母、長輩的性格。
2008-2012年被評為“三好學生”, 2010-2011年獲學習成績突出一等獎, 2011年榮獲校作文比賽一等獎。
王超的母親淋巴癌惡化住院。王超主動接過陪護母親的重任。每天下午5點放學,王超就回家把父親提前做好的飯送到醫院,功課在病床前寫,晚上就睡空病床。
淩晨4點她就起床,喂雞、燒水、做飯、操持家務,6點她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去上學,日復一日。當別的孩子還在承歡膝下的年紀,她就已經承擔起照顧自己、照顧家庭的重擔。
文博出生在貧困的家庭裏,父親患了癌症,母親得了精神分裂症。在這種重壓之下,她不向困難屈服妥協,用心中的愛和美麗的微笑傳遞給父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王紫晴的媽媽、奶奶過逝早,爸爸在外務工,爺爺中風偏癱,住院兩月,她給爺爺洗衣、做飯,精心照料;爺爺出院後,她每天給爺爺燒火做飯,洗衣掃地,陪爺爺聊天。
小德蘭兩周歲時,父母離異,父親離家出走,母親改嫁。是姥姥把她和殘疾的姐姐帶大。年幼的小德蘭用稚嫩的雙肩,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邱姍今年11歲,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開了這個家,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還是三年級時邱姍就學會了洗衣服,四年級時就學會了做飯。
劉煥雅今年14歲,她不僅好學上進,還會料理各种家務、種地、照顧病人,在父親車禍去世後,用她那瘦弱的肩膀和堅強的微笑幫體弱多病的媽媽撐起一個家。
劉雨莎用在生活中出色的表現和真誠的付出,贏得了老師們的信任、同學們的信賴、家長們的喜愛,成為附小孝心使者。
我從小就跟隨媽媽生活在縣城,爸爸和奶奶生活在鄉下,因此我自立能力很強,鞋子和衣服自己洗,並且從八歲起就會做家務,如煮飯、煮菜等。
陳翔宇的媽媽在2012年4月被查出患了癌症,得知這一消息後,他哭了整整一個晚上。他決定要在照顧好媽媽的同時,用好的成績來安慰媽媽。
小雪飛與居住在高山上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祖孫倆的家陰冷潮濕,條件簡陋。奶奶體弱多病,為了新建住房,小雪飛撿拾磚廠裏的廢磚塊累積起來建房。
王鵬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父親在他不到兩歲時去世,母親靠打零工維持家計,不富裕的家庭和不順的命運讓他比同齡人更成熟,他一邊協助母親承擔家庭責任,一邊刻苦學習。
周漢穎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漢穎9歲時,媽媽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雙側股骨頭壞死,癱瘓在床。從此,她利用課間把作業做完,這樣回家就能多做點家務。
他是班裏的一名學習骨幹,在校他是個尊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他是一個尊敬父母的好孩子。他就是重慶市渝北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冉祉鑫。
李依璐,2001年9月出生的一個陽光女孩。誰知道這樣一個陽光女孩的生活是多麼不易與艱辛,在困境中迅速成長起來,默默地為媽媽分擔困難。
和許多孩子一樣,蘭子竹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和許多孩子不一樣,蘭子竹經歷了這個年齡本不該經歷的磨難……
仲紅麗出生尚未滿月,就被一戶清貧的農家收養。16歲的她,已經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樂觀的精神和純真的愛撐起了一個家。
從二年級開始,她就自己洗口罩、洗襪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五年級起,心靈手巧的林雪梅就學著媽媽可以做些簡單的飯菜。
洪赫成在父母的熏陶下“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深深地植入他幼小的心靈中。在老師同學眼睛裏,在親屬鄰居心目中,洪赫成是一個比同齡人更具孝心的好少年。
在爺爺眼中,她是一個孝順老人、勤儉持家的好孫女;在鄰居眼中,她是一個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好孩子;在同學眼中,她是一個團結友善、獨立堅強的好同學。
呂森洋的爸爸是殘疾人,媽媽體弱多病,家裏靠爸爸做臨時工維持生活。每天放學寫完作業後,他都幫媽媽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幫媽媽倒水吃藥,自己洗衣服、刷鞋、整理房間。
五四路小學五年四班的張運驕同學可以説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努力去實踐“孝道”,是同齡孩子的孝心“小典範”。
三歲時父母離異,母親遠嫁他鄉再無音訊,父親患上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家中還有位年老體弱的爺爺需要人照顧。十年來,他無微不至地照顧患病的父親和爺爺。
王爽是一個堅強自立、感恩生活的好孩子,她是一個值得大家學習的好榜樣,如今,堅強自立的她正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憑著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暢遊。
她出生在一個很困難的家庭,老師的言傳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粒粒堅強的種子,使她一天天茁壯成長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生.
張鋒5歲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爺爺奶奶都是77歲高齡的老人,爺爺上山幹活時摔斷了腿,奶奶癱瘓的。父親外出打工。照顧爺爺奶奶的重擔,落在了小張鋒的肩上。
5歲時,父親在建築工地不慎摔下造成高位截癱,迫於生計,母親不得不長年在外打工。他常幫姐姐做家務,給爸爸端茶送水。
15歲,本來是花一樣的季節,夢一樣的年齡,然而,他柔弱的肩膀卻承載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他一邊讀書,還要一邊回家幹農活,一邊照顧父母。面對厄運,他選擇了堅強。
她自理能力強,8歲會洗衣服,9歲會做飯。她每天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雙休和假期雷打不動去看望,幫他們捶背揉肩、端水拿藥,洗碗刷鍋,攙扶上下樓,陪著聊天,逗他們開心。
吳佳玲從小生活在貧困的四口之家。父母都是殘疾人,家裏還有個年近百歲的老奶奶。父母因為殘疾,早些年都沒有找到工作,靠政府發的低保生活,家裏異常貧困。
孫林2歲那年,爺爺奶奶離開人世,3年後父親去世,孫林和媽媽相依為命。孫林上初中了,媽媽犯病多了,一犯病就摔東西,孫林就默默地收拾摔壞的東西,然後做飯,打電話給繼父。
她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親兩歲患小兒麻痹,母親是弱智患者。奶奶照顧他們,奶奶不在家時,劉珂淘米煮飯,奶奶回來了,她整理書桌掃地,把家裏收拾的井井有條。
1996年2月出生,閩清塔莊鎮溪蓮小學學生。黃敬鑾和腿腳不靈便、生活不能自理且80高齡的爺爺以及年幼的妹妹相依為命,平時靠村委會和親戚的資助過日子。
災難中成就了堅韌,磨礪中學會了堅強。堅韌、開朗、陽光、自信的小軍環成了同學們可親、可敬、可學的榜樣。
他會把他所接受過的愛心轉化為動力,因為他明白,一個人依靠別人的幫助,也許能夠獲得暫時的幸福,但一生的幸福,還得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匡蘭是位命運不濟但又自強不息的孝心少年,她的故事感人至深。
他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學雷鋒標兵”、“優秀小作家”、“優秀小畫家”等。
他成了三婆的開心果;他常約同學們輪流到村裏孤寡老人家裏做作業,陪老人講講話,幫忙做事。
她是個失去爸爸媽媽,被收養的小孤兒,作為家中唯一的健全人,不僅是家裏的頂梁柱,每天照顧著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叔叔和奶奶,而且學習十分優秀,是班裏的學習委員。
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能為老師分擔任務。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幼小的羅俊開始學著洗衣、做飯、照顧上幼兒園的弟弟,分擔家庭的重擔。
陳聰四歲時,爸爸患上了精神病。兩年後媽媽也換上了精神病,在這樣的日子裏,一天一天小陳聰慢慢的長大了,懂事了,學會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飯、掃地、洗衣服。
許艷萌,一個十一歲的聾啞孩子,就如仙人掌一樣,用她的堅強和感恩,讓她缺角的天空如水墨畫卷一樣多姿多彩。
馬露的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媽媽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條腿。姐姐讀高三,學習繁忙,無暇顧及家裏,還有個調皮的弟弟讀四年級。於是12歲的馬露成了家裏的頂梁柱。
百善孝為先,百品勤為首。毛偉鵬,面對生活的陰霾,他選擇了奮力飛翔;面對生命中的雨露,他説,被關愛的滋味好幸福!
在張寶銳還沒有過6歲生日時,母親突發腰椎壓縮性骨折,臥床不起,做為家裏唯一的男子漢,他成了家庭的精神支柱。
自立、自強、自信、陽光、勤奮、好學,這就是她,一個扎著馬尾辮,圓圓的臉蛋上總帶著燦爛笑容的女孩。她就是一機五小六年級四班的劉濤。
他一直保持者樂觀的心態,微笑著過完他的每一天。甚至老師和同學都稱他是“陽光少年”。
在高旭讀小學二年級時,父親在外打工不幸遇車禍去世,使這個貧苦的家庭雪上加霜。從此,所有的重任都落在了母親的身上,家裏的一切情況深深地烙在了他幼小的心裏。
高青幾年如一日,用感恩孝敬之心精心照顧養母的事跡被新聞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紛紛向她們母女伸出援手。
林建忠是二屯中學八年級學生,今年14歲。五歲時,父親得肺癌去世,七歲時精神異常的母親在河邊溺水身亡,八歲時,爺爺得了嚴重的風濕,常年臥床。建忠成了全家的希望。
媽媽有精神殘疾,沒有勞動能力,爸爸又突然中風,花去家裏的全部積蓄和親友們湊起來的10000多元醫療費後,落下半身不遂,全家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了董書凡那稚嫩的肩上。
“姐娘”是當地群眾對一個13歲少女王婭婭的稱讚。6年來,她除了要照顧患精神病的母親外,還得擔負起母親的責任,照顧妹妹王紅梅、小弟王紅的學習和生活。
現年十五歲的蘇瑞瑞,是甘肅省慶城縣桐川初中八年級學生,她學習勤懇、成績優異、吃苦耐勞、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是班裏同學們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她5歲便失去了雙親,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患有腦血栓癱瘓在床,大爺又高位截癱失去了勞動能力,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腿腳不便的奶奶和年幼的劉愛瑤身上。
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但我懂得,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災難是強者的墊腳石,我一定會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以熱心和寬容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
在朱雨翔七歲的時候,他家隔壁住著一位老爺爺,他八十多歲了,身體不好,耳朵又聾了,老伴不幸在前年生病去世了,他常常去看望他,使他不再那麼孤獨。
李洋在學校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好孩子,她早早的學會了做飯,洗全家的衣服,收拾屋子、院子,幫助父母種地,收地。
在六一班高雨誠家門口,住著一位86歲的老奶奶。大家都不太願意和這個怪老太太多交往。但就是這樣一個怪老人,卻給高雨誠同學送來了一面“助人為樂”的錦旗。
每天給奶奶處理大小便,等奶奶睡著後,趕緊做作業。早晨,提前兩個小時起床做好飯,為奶奶洗漱,然後喂奶奶吃飯。他自己吃飯沒時間,拿起個饅頭,就往學校趕。
2011年,媽媽鄧春華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為了維持家人的生計,爸爸被迫南下打工賺錢,小文成為家裏唯一的男子漢,照顧媽媽和妹妹的重擔就這樣落在了這個只有11歲的男孩身上。
李先科同學生長在農村,爺爺、奶奶已經上了年紀,沒有了勞動能力。媽媽患有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以此來賺取他的學費和一家人的生活費。
同齡的小朋友還在媽媽懷裏撒嬌時,幼小的她卻承受著不該承受的負擔。有人不止一次的問婉婧:“你最大的理想是什麼? ”婉婧總是面帶稚氣的回答:“我要背著媽媽上大學。 ”
江雪,15歲,家住北碚區水土鎮玉皇街,江北中學高一學生。當同齡人享受假期時,她正在北碚街頭髮傳單,只為每天能掙50元,為患癌症的爺爺和爸爸買點水果和中藥。
王佳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揚著中華民族孝敬長輩這一美德,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了她對父母長輩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一個童稚少年,由照顧家人到關心社會老人,書寫著一個愛老敬老的動人故事,他就是潘政,一個12歲的陽光少年。
陸新雨和母親劉俊霞相依為命,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後,劉俊霞卻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2012年又被查出乳腺癌骨轉移,家庭的不幸讓小雨比同齡孩子更懂事。
在重重困境之下,他沒有被苦難壓倒,而是勇敢地面對,小小男兒主動為家人分憂解難,用稚嫩的雙肩與家人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擔,成為家中的“頂梁柱”。
劉振鵬的奶奶常年臥病在床,3年前,爸爸又因車禍致殘,母親經受不住打擊患上間歇性精神病。她頑強地支撐起一個四口之家。
一位15歲的女孩,一位已經工作1年半的打工妹,為了給年邁的父親治病,她放棄學業,走上社會。白天打工,晚上賣氣球。稚嫩的肩膀,承擔了不應該承擔的責任。
孫焱楠是一個可愛懂事的孩子,媽媽雙目失明,爸爸靠做臨時工維持一家生計。兩、三歲他就知道把家裏的東西擺放在靠邊的地方,以免絆倒媽媽。
李澤宇5歲那年,家裏發生了重大變故:爸爸因車禍去世,媽媽也因此受重傷患外傷性截癱。但生活的艱辛不但沒有摧垮他的意志,反而越發激起了他無窮的鬥志。
王偉靜的母親雙目失明,父親身體不太好,每天起早貪黑支撐著這個家。每天放學之後,他都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給羊添草,洗碗,做飯,打掃屋子。
她沒有母親,父親是個盲人,從小由奶奶拉扯大。平日裏,她幫助爸爸洗衣做飯,幫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張海麗每天6點起床,給爸爸洗臉、吃藥,給爸爸、爺爺、奶奶做早飯,給牛喂草……用她12歲柔弱的肩膀,默默的傳承著故土厚重的精神,譜寫著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他是一個平凡的孩子,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他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孝敬他的父母,關心她們,體貼她們,這離不開爸爸媽媽咪對他的教育和關愛。
周圍鄰居都誇她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同時她堅持學習,期末考試還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被評為校三好學生。
給爺爺、奶奶洗頭、梳頭都是她經常“必修的作業”,她還幫爸爸、媽媽洗腳、擦背,為了讓媽媽少操心,全家人的衣物都由她一個人來洗。
他是一個平凡的小學生,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之所以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孝敬老人,關心身邊的人,是離不開爸爸媽媽對他的熏陶和教育的。
父母的離家,將一個8旬老人留給了小佳樂和奶奶,家裏一切生活重擔落在這一老一少的肩膀。在家,小佳樂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學校她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王赫芯的媽媽患了惡性腫瘤,爸爸陪同媽媽週轉了好幾個醫院治療。家裏不滿八歲的弟弟只好由王赫芯帶著,她更加抓緊學習,想考取更好的成績彙報給老師和父母,好讓媽媽高興。
邰曉宇的父親患有肝病,母親患有甲亢,年邁的姥姥患有白內障。只能靠政府發放的低保金艱難度日。艱難的生活並沒有壓倒曉宇,她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來一份責任和孝心。
石雨菲,的家長因工作忙,經常不在家,不能照顧孩子的每天的飲食。但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不但自己做飯吃飯,還準備好飯菜給家長送過去。
呂欣三歲時父親去世,六歲媽媽患上帕金森綜合症,媽媽又給她找了一個腿跛的繼父,繼父帶她媽媽去了很多地方去看病,呂欣從小就很懂事,自理能力強,經常分擔家務。
在家高美琪和媽媽一起做飯,自己洗衣服,搞家務。由於媽媽的身體問題,經常腿疼,有口病。她常常給媽媽揉腿,往腿上貼膏藥,用熱水給媽媽洗腳,希望能減輕媽媽的病痛。
靳薇和父母及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天天晚上要上夜班,奶奶身體不好,從兩歲開始不懂事的她用稚嫩的話語跟爸爸媽媽説:“自己要陪奶奶一起睡,晚上可以照顧奶奶。”
果立達的爸爸小時患了小兒麻痹症雙下肢癱瘓,行動不便。每晚他都會推著爸爸到戶外散步,並且天天堅持如此。父母、師生、鄰里都認為他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
孫麒舒父親的離世,讓她下定決心要傾注身心孝順媽媽。家庭的重擔落到媽媽那並不寬廣的雙肩上,不僅要供她讀書,還要看好年幼的妹妹。
15歲,正是花季少年需要父母遮風擋雨的年齡,而淮安市金湖縣呂良中心初中的學生顏子涵卻承擔了該由一個大人來承擔的責任。
在校期間品質優良、學習努力、樂於助人,是該班班長,曾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文明標兵”,是學校“五星”級“美德少年”,2013年五月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
他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充滿希望的畫;他正用愛心、孝心、恒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她常説:是父母給了她生命,是老師教育她成人,是同學幫助她成長。她要用感恩的心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回報師生。
在校她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她是一個孝敬媽媽、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
出生6個月時被診斷出先天性血管瘤,7個月大的時候,爸爸拋下她和媽媽離家而去。只要依偎在媽媽的懷抱,4歲的小梁榮的臉上永遠挂著微笑。
面對接踵而至的不幸,劉宗玲表現了超出年齡的成熟與堅強,在安排好自己學習的同時,不但要照顧癱瘓的父親,還要做家務、下地幹農活。
劉鳴現在是四子王旗第二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校,他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家裏,他是一個孝順媽媽,關心哥哥的乖孩子。然而他的成長經歷可是一波三折,坎坷不平。
陳龍今年讀五年級,家住集寧市興和縣團結鄉舉人村。他母親去世已有幾年,家裏是農民,由於母親的去世,家裏還有年邁的爺爺和奶奶,因此陳龍和爸爸擔負起了家庭的重任!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小小的年紀的畢芷菡就懂得孝道為先的道理,生活的困難並沒有在她的心靈中留下陰霾,反而讓她顯得更加堅強與閃亮。
她表面雖然堅強幸福,但背後卻有著辛酸,不幸的故事。家境的不幸對她來説不但是種打磨與歷練,她逐漸走出了陰影,最終選擇了堅強。
甘禧同學是廣西崇左市憑祥市第二小學六(3)班的學生,為人熱情,關心同學,從一年級開始一直擔任中隊委,多次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優秀幹部。
在海南小學有這樣一個像雷鋒式的小龍女。她熱心公益,利用節假日為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做好事,幫他們梳頭、捶背、洗臉,還給他們唱歌跳舞,整整3年,從不間斷。
6歲時,七天內父母雙雙離她而去。此後,她便與身有殘疾的舅舅、年邁體衰的姥姥生活在一起。即便遭受如此磨難,她依然笑對生活,頑強學習。
張萌剛出生時,母親離家出走,父女二人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她一邊上學一邊做家務。父親天生殘疾,爺爺腦梗後半身不遂不能自理。小學三年級時父親意外身亡。
楊玉婷的爸爸兩次大手術後不能幹活。楊宇婷和妹妹又在上學,重擔壓在媽媽的肩上。媽媽白天上做工,下班後還要做飯、洗衣。照顧老人和孩子,值得慶倖的是他們有一個好女兒。
甜甜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母親是小兒麻痹一級殘疾人,不會説話,行動不便,爸爸在2歲時被查出甲狀腺癌,甜甜早早就明白了世事的艱難,早早地為父母分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農潤芝充滿愛心,自強自律,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相信在老師的關心和教育下,在家人的言傳身教下,她一定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
12歲那年,爺爺由於生病導致癱瘓,爺爺病後高額的醫療費迫使父母外出打工至今,從此,家裏就由他來照顧生病的爺爺。
孟子説:“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一年後,他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看著爸爸媽媽臉上的笑容,李若璠感到了無比幸福。“人之行,莫大於孝。”孝心無價!
她不僅在學校成績優秀,團結同學,而且孝敬長輩,努力把自己的愛心撒播在身邊每一個需要愛的角落,因此小小年紀的她便有很好的口碑。
唐浪的奶奶患有尿毒症,並且腿有一部分還骨折。再加上以前的高血壓、腎結石、心臟病等等一系列。照顧奶奶的重任落在唐浪和爺爺的肩上。
張卿青同學自幼就失去了媽媽,爸爸在西安打工。他和婆婆住在木瓜院村七里碥社。婆婆對張卿青很好,總是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張卿青也很會心疼婆婆。
裴學濤同學自幼就失去了媽媽,爸爸在外打工,哥哥隨爸爸遠在外地就讀。裴學濤和80高齡的爺爺,住在木瓜院村七里碥社。在上一年級時他和哥哥每天行2公里的山路上學、放學。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從2010年至今三年時間一直堅持利用閒暇時間去敬老院看望並照顧住在那裏的老人,帶去我的服務及才藝表演。
2008年,厄運闖進了她的家,爸爸嚴重腰椎骨折,從5、6歲時起,家裏所有收拾打掃的家務就被她“承包”了。如今她這個10歲的女孩,已經成了家裏最主要的“勞動力”。
她性格內向,學習努力。小時候,母親因為難産去世了,父親也因病去世,現在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秋紅完全靠她奶奶一個人撫養長大。
母親于2001年檢查出患有糖尿病,2011年因糖尿病並發癥臥病在床無人照顧,我請假日夜照料,欠下的債務我打工償還。為了還債,我在餐館上菜,在商場叫賣……
人生在這個世界,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由於哥哥身體不便,奶奶體弱多病,爸爸英年早逝,十五歲的我不得不和媽媽撐起了家裏的天……
我感謝每一位幫助我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所以我要用我的愛回報他們的無私奉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並一直堅持下去。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媽媽有先天的腦部殘疾,父親在外努力賺錢,不停不休。母親清醒的時候出去撿垃圾補貼家用,我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家務。
李小琴出生8天被親生父母遺棄,一位好心的爺爺收養了她,她對爺爺和爸爸很是孝順。雖然貧窮,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很是幸福。
顧銘新同學的父親是一位雙腿高位截肢的殘疾人,他的家庭很不幸,但是顧銘新同學沒有因為他父親的殘疾而自卑,他活潑向上、奮發自強。在家庭中為家長分憂。
馮華英母親患有精神病,無法照料家庭。2011年父親右腿被石塊砸斷截肢。對當時16歲的馮華英來説是滅頂之災。但生活的磨難沒有壓垮這個獨立、堅強的孩子。
小薛婧從未享受過屬於同齡人的歡樂,當其他孩子在父母懷裏撒嬌的時候,她正在揮汗如雨的在田裏種莊稼、做家務,當其他孩子吃著豐盛午餐的時候,他在和父親吃清水麵條。
我認為作為一名子女,孝順父母是一種責任、義務,更是一種幸福,而我也正在承擔著這份責任,履行著這份義務,並感受到了這種幸福。
金色的童年是大多數小學生所擁有的,然而,對於謝雨楠來説,只是爸爸得病之前的美好記憶了。謝雨楠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父親的病快點好起來。
高雨欣8歲父母離異,跟著媽媽和姥姥一起生活,那一年,媽媽右手落下殘疾,從此小雨欣變成了家裏的主要勞力,幫助媽媽照顧年邁的姥姥和幼小的妹妹。
今年13歲的俞雲輝之所以叫“包子丫頭”,是因為她經常幫助家裏做包子。這位年年獲校三好學生,也獲得過區優秀少先隊員、市地球小衛士等榮譽的學生,也成了學校的小名人。
少年李倩玉晚上不能好好睡覺,和爸爸輪流值班照顧媽媽。除此之外做飯洗衣服,幫爸爸做家務活,照顧年邁的奶奶。
她叫李浩杉,她稚嫩的肩膀上扛著比成年人還重的擔子。“父親在的時候,她會幫著做家務,做飯洗衣樣樣都會。現在父親走了,媽媽都是她在照顧。”村民王大媽説
年僅9歲的李成昊在家是個乖巧的孩子,爸爸患有嚴重的風濕骨病,媽媽患有視神經萎縮幾乎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從6歲開始小成昊就是媽媽的眼睛、爸爸的腿。
11歲的龔鵬,面對支離破碎、舉步維艱的家境,卻始終沒有放棄,是父親的好幫手,是爺爺奶奶的依靠,更是家裏的頂梁柱的行為令身邊人稱道不已。
為照顧相依為命的姥姥,她每天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為姥姥洗衣做飯,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十三歲的王坤用她稚嫩的雙肩擔起了家的冷暖。
鄭傳啟在家中尊老愛幼,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在學校裏,勤奮學習,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今年上高一的她,自從父母相繼病倒後,照顧弟弟和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身上。七年裏,她用自己的堅強、樂觀和懂事,讓所有人都數起了大拇指。
2010年,杜文軒年僅八歲,孝老愛親,兩次捐獻造血幹細胞和一次捐髓,成功挽救了媽媽的生命,創造了奇跡,成為全國最小的骨髓捐獻者。
羅安成出生在一個不幸之家。他出生時爸爸已經五十歲了,母親是個智障人。在他一歲的時候,智障媽媽就因病不幸離開人世。
杜敏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不同的是,除了爺爺奶奶以外,杜敏家還有一個情況比較特殊的五爺。
家裏一場突發的變故,讓這個可愛的女孩一夜之間長大,成為家中主事之人。為了照顧被燒傷的父母,她依然放棄了高考,併為救親生父親,進行了捐獻植皮手術。
王珊珊既要完成學業,又要照料好兩位年邁的老熱,還要監管好少不更事的弟弟……她在困境中學會感恩,勇於擔當,堅韌地前行,用稚嫩的雙手為自己,也為家人擎起一片希望的藍天。
她是一名12歲的花季少女,在這個大多數人還懵懵懂懂不知責任為何物、還依偎在父母懷抱的年齡裏,她已經開始承擔起照顧一家老小的重擔。
一臉稚氣的石文瑄特別愛笑,對她來説,笑是她和家庭的未來,笑也是給身患癲癇、半身不遂的父親的一份孝心,是她用微笑撐起了家庭的希望。
多年前,李笑笑的媽媽出事了,從房頂摔下來癱瘓了。為了這個家,爸爸只好外出打工,很難照顧到家裏。慢慢的,笑笑學會了好多家務活。
有人説,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華中師範大學附小六(1)中隊長陳雨晴,有一顆潔白無瑕、孝老愛親的心靈,她是一個全面發展、感恩孝親的快樂女孩。
正值豆蔻的董丹迪,她的童年充滿了艱辛,過重的生活壓力讓一個年僅十三歲女孩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責任。她的堅強和上進成為同學學習的楷模。
今年12歲的馬軒,是宿豫區大興鎮周馬村三組公認的好少年。多年以來,孝順的小馬軒一邊上學,一邊照顧71歲的爺爺,為我們譜寫了一段感人肺腑的人間大愛故事。
魏岐安自小挑起家庭重擔,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精心侍奉截肢臥床的母親,用自己近十年的行動實踐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周倩同學是武漢市開發區黃陵小學一名五年級學生,今年12歲。周倩6歲時,爸爸媽媽抱病棄她而去,年邁爺爺、奶奶成了小周倩唯一的親人。
梁思敏,女,陳場一中八(2)班學生,她是父母的好女兒,爺爺奶奶的好孫女,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從小在家裏她就懂得替家人分擔家務,知道爺爺奶奶的辛苦。
為了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三位親人,年僅15歲的王德飛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中,用愛默默堅守多年,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擔。
他叫肖楊,一米六的個頭,瘦長的臉龐,青黑青黑,眼角的皺紋昭示了生活的艱辛,彎曲的腰背模糊了年齡的界限,只有他鼻樑上的那副眼鏡告訴我們:他曾讀過書!
母親腦溢血造成半身癱瘓,三年後又患直腸癌。同年,父親被查出胰腺癌。父母雙雙病倒,未成年的謝欽韜,從此踏上不同尋常的人生路,擔當起了照顧父母的家庭重任。
向聖美,為了讀書租住于鶴峰縣城溇水橋頭一棟簡陋的房子裏。向聖美同學尊老愛幼,待人友好,樂於關心他人,學習成績名列前茅,而且,深受老師和同學喜歡。
遂川中學高三學生劉小習以在困境中艱難求學,在苦難中倔強成長,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用堅定的腳步走出令人肅然起敬的人生!
康祖正是中營鄉民族中心學校八零一班的一名學生。年幼的他,遭受了一次次不幸的家庭變故,他孝親敬老、樂於助人的先進事跡在當地廣為傳頌。
蘭靈,出生在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家庭。父親長期繁忙地工作在急救中心,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母親在外科當護士,父母工作不分晝夜,她很小就開始學會生活自理了。
段紅艷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母親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雙腿蜷曲不能站立,雙手萎縮變形,癱瘓在床。她3歲時,父親不幸又雙目失明。特殊的家庭,使她開始擔起生活的重擔。
他過早的體驗了人世間的坎坷,而他卻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一路堅強走來。他就是從十歲就開始悉心照顧患病父親,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一個家的勇敢男孩——王樽宇。
14的孫女帶著86歲的奶奶在鎮上學校附近租了間房子,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奶奶。
當家庭突遭變故,11歲的張偉傑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擔,他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用他的堅強、善良和孝心感動著許多人,被鄉親們稱為“乖阿幺”。
我有一個患腦癱的姐姐,父母又雙雙下崗,自謀生路。由於家裏困難,我從不與別人攀比,還主動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王傑煒今年12歲,父親王強在路上突遭車禍,從此患下類似帕金森症的一種“怪”病,小傑煒的母親一走了之。年幼的小傑煒和父親相依為命,7歲開始學著洗衣做飯照顧父親。
小涵競的生活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照顧媽媽。10歲的她,每天都要照顧行動不便的媽媽,收拾家中的一切家務。還要每天晚上給媽媽燒洗腳水,用自己的小手幫媽媽洗腳。
在小夢婷三歲時,母親狠心拋下年幼的小夢婷離家出走,五歲那年,疼愛她的父親因病突然離世。小夢婷面對兩位無法下床的老人,她用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在風雨中飄搖的家。
爸爸在工地上出事,住院期間,他整日整夜精心照料,爸爸命雖保住,卻喪失了自理能力。母親離開了,姐姐在外打工,生活的苦難讓高星一夜之間長大。
趙夢從小父母離異,父親身患重病,與奶奶相依為命。然而一場車禍奪去了父親的生命,那時她才12歲。奶奶精神垮了,她一邊承受著喪父之痛一邊,勸慰奶奶。
6歲那年,養父梁賢江的腰椎增生更嚴重了,幹不了重活,就把梁燕的身世告訴她,讓她去找她的親生父母。才6歲的梁燕很倔強,認為這個時候養父更需要她,堅持要在家照顧養父。
當年6歲的陳麗君過早地體味到了人世間的艱辛和坎坷:父親遭遇車禍雙目失明幾欲輕生,母親不堪重負棄家而去,弟弟年小需要照料,全部家務需要承擔……
2005年,厄運降臨了她原本幸福的家:父親因意外去世,全家的生計全落在了原本多病的母親肩上。從2006年開始,家徒四壁、才5歲的周琦就接手了照顧生病媽媽的重擔。
她年紀雖小卻歷經了百味苦難,然而她不僅對生活依然充滿熱愛,更可貴的是,她把回報和奉獻社會作為自己的唯一選擇。
趙秀穎的事跡雖不驚天動地,卻處處讓我們感動。如果感動是一筆財富,那麼,她就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她用自己善良的心靈,用執著的奉獻換取一片晴朗的天空。
王壯,是同學的楷模,是老師的臂膀,是校三好學生,還是校道德模範。他,自強自立,面對生活中的困境不拋棄不放棄,他的孝心行為,感動著全校師生,和周邊的親人、群眾。
現在,我是一名真正的男子漢,頂起了家中的一片天。雖然生活還很艱苦,但我的家人就像天上那緊緊擁在一起的五朵白雲一樣,快快樂樂。
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為了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她帶著母親上學,租住在一間小房子裏。她義無反顧地承擔起生活的重任,承受著她這個年紀所不該承受的艱辛……
王夢巧:女,藤店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曾被評為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光榮稱號。還是學校評選的“孝老愛親”之星。
黃鈺銘同學是恩施市實驗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可愛而樸實的小女生,一個積極面對生活、健康向上的好學生,一個學習成績優異、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孫立榮的父親常年體弱多病,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無勞動能力,她獨自扛起家庭重擔的同時,也沒放棄學業,學習成績一直穩定在班級前名。
宋傑同學與體弱多病年近百歲的太太和七十高齡的爺爺老少三口一起生活。在他五歲時,開始學會分擔家務,掃地、煮飯、洗碗、洗衣、收拾房間等無所不做。
龐雪梅是被爺爺奶奶一手撫養大的小女孩,在特殊的家庭裏,由於家庭的艱難他們祖孫二代相互扶持,一步步走來。龐雪梅小小年紀就懂得了孝道,她的事跡感人肺腑。
潘明龍出生在極其貧苦的農民家庭。媽媽先天性腦癱並有二級肢體殘疾。父親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症,幹不了重活。在艱苦環境中長大的潘明龍從小就很懂事,什麼事都不讓父母操心。
為了拯救患有白血病的爸爸,羅曼琳毅然捐出自己的骨髓。十天前,她已經完成了300多毫升的幹細胞採集。一個多月後,她還要再次接受幹細胞採集。
李奕知道奶奶有風濕病,她就把自己的零花錢省下來,給奶奶買膏藥、買止疼藥。奶奶有個頭疼腦熱,她一定會堅持扶著奶奶到醫務室去看病。
2013年1月8日,第二屆大義臨沂人評選活動揭曉,在10位大義臨沂人提名獲獎中有一位男孩,他就是費縣上冶鎮明德小學六年級12歲的學生李兵。
關蓉璟,現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耿家莊小學六年級一班學生、校少先隊大隊長、校廣播站播音員、校升降旗儀式主持人。
李曉敏雖然只是一名初中生,但她孝敬父母、關愛鄰居、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的事跡感染了每一個人,她用自己的行動為學校和社會樹起了一面旗幟。
劉子莘,女,崇左市江州區江南二小三(1)班的學生。她在學校努力學習,關心同學、熱愛集體,自尊自愛、自強自律,嚴格要求自己。
今年11歲的雍雪晴是河南省商丘柘城縣李原鄉中心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學生,雖然家境貧寒,爺爺奶奶又重病在身,可是懂事的小姑娘卻扛起了一切。
13歲,正是在父母懷裏撒嬌的年齡。然而,在南漳縣肖堰鎮杜家溝村7組,一名叫郭愛的女孩卻用稚嫩的肩膀撐起了多難的家——父母雙亡,照顧病癱的奶奶吃喝拉撒。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是中國人做人的準則,對於八年級一班學生白鍾龍來説“孝”有著更為深刻的意義。
今年15歲,蕪湖南陵縣城東實驗學校九年級學生。和同齡人一樣,他曾經擁有父母雙全的家庭和快樂幸福的童年。他的家鄉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早些年,父母一直在家務農。
黃勤芳7歲開始照顧百歲曾祖母。黃勤芳的親生母親生下她八個月後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訊。父親再婚後與繼母一直在廣東打工,很少回家,目前只有她與103歲的曾祖母留守家裏。
2010年,小奧倫的姨姥姥摔斷了脊椎,胸口以下失去知覺。年僅9歲的奧倫放棄週六日玩耍時間,到距離她家一公里多的姨姥姥家,幫姨姥姥按摩、翻身、端尿盆、洗尿布……
2009年劉濟豪的父親病逝,母親病重,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面對這種情況,三個年幼的孩子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照顧母親和自己生活的重擔。
“奔跑男孩”叫陳炳南,十六歲,磐安縣尚湖鎮小坑門村人,目前在安文初中讀二年級。他每節課下課後就要飛奔回家,因為他需要回家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
張妮幼年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因病不治身亡,家裏只剩下張妮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小小年紀的張妮懂得照顧奶奶梳頭洗臉,穿衣吃飯,幫助奶奶做飯、掃地、做家務。
六七年前,父親離家出走,母親也從那時起成了智障患者。從2011年9月至今,朱耀婷就帶著母親一起上學,風雨無阻。
從她記事起,父親就拋棄了她和她的媽媽。然而她卻從來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而是用她對媽媽的一片孝心撐起一方亮麗的天空。
1996年5月出生,永安市第五中學學生,永安市西洋鎮葛州村人。兩歲時,父親突患高度精神分裂症,每天要靠藥物維持病情才不會發作。父親病發後,母親離婚改嫁。
覃曉梅同學在父禍母患、家庭經濟極其困難的多重打擊之下仍然頑強地學習,每次測試都在85分以上。
從三歲開始,她就自己洗自己的小衣服;五歲,給媽媽洗臉洗腳;六歲,喂母親吃藥;七歲,幫助媽媽上廁所;八歲,跟著爸爸去市場買菜;九歲,給媽媽洗澡,收拾房間……
曾婉欣4歲父親出車禍造成下半身癱瘓。第二年,家中唯一的勞力叔叔又被洪水沖走。懂事的小婉欣6歲開始學燒火、做飯、洗衣服、提水,幹農活,幫助媽媽頑強支撐這個家。
3歲時小莉清就開始主動幹些家務活,5歲時她學會了打柴生火、洗衣做飯,農忙時還力所能及地幹些農活,甚至在自家窯洞的一次大火中,小莉清還救了媽媽的命。
曹慧,1999年4月出生在一個群山環繞的小山村。小時候,她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有著三代同堂的美滿家庭。可好景不長5歲時父親因病去世。
小王磊出生在邱縣後王莊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出生後不久,母親就患上了高血壓、冠心病,病情時好時壞,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父親的照料下艱難度日。
劉娜今年16歲,是八年級一班的班長,出生在農民家庭,一家七口,五個孩子,父親殘疾。雖然家庭負擔較重,但她從不因為家庭貧困而自卑,性格開朗,積極進取。
冼雅茹是個活潑開朗自立自信的女孩。她家裏有個癱瘓年邁的外婆和一個中風的外公,還有一個體弱多病的母親, 而爸爸常年在上海工作,所以照顧他們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課。
戚予露的爸爸媽媽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一直和公公奶奶生活,兩個老人家的身體很不好,有空就跟在奶奶的身後保護她,幫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謝長玉是沛縣王店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15歲的她過早嘗盡人間不幸。面對苦難,小長玉沒有哭,只是咬住嘴唇,在心裏默默發誓:我要靠自己照顧好奶奶和爸爸。
當同齡孩子正在和母親撒嬌、和同伴遊戲玩耍、和父母索要零花錢的時候,徐飛卻做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事情—買菜、洗衣、做飯,照顧母親的生活起居。
蘭肖肖同學去年被評為柳州市第二屆“龍城美德好少年”,在我們柳城縣城鄉傳為美談,引起了大家了解蘭肖肖同學的興趣。
一面照料雙目失明的母親,一面兼顧學業,在江蘇省淮安市金湖楓葉學校讀書的初三學生張穎,帶著母親一起上學,並取得優異的成績,演繹了當代少年的堅強人生。
9歲的時候,郭紅雁的父親因病去世,從此,她便與下身癱瘓的母親相依為命,靠政府為她們辦理的低保和好心人的資助過日子。
2011年徐沁燁的母親被診斷出患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要先做化療,然後進行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母親得知自己的病況後想要放棄。小沁燁每天都開導母親。
從她一齣生,母親便因精神方面疾病,生活無法自理;小學六年級時,父親又因勞累過度患了腦梗塞,半身不遂。11歲的黃鄭成了家裏唯一的頂梁柱。
年僅9歲的她,本是倍受呵護的小幼苗,卻因家庭的變故,一夜之間成了家裏的頂梁柱。原本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她學會了做飯、洗衣服、忙家務。
為了籌錢給媽媽治病,趙忠香賣掉了家裏的牲畜和糧食。為了節省費用,趙忠香堅持一個人在醫院照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媽媽。
朱夢園母親離家出走,父親一人把她撫養長大。夢園跟隨打工的父親來到墨江,平時父親靠打零工掙些錢養家,夢園從小的時候起不但學會了照顧自己,還學會照顧父親。
在鄭文啟很小的時候,爸爸、繼母帶著她和弟弟到滿洲裏,僅靠爸爸一個人打工養家。繼母因受過驚嚇精神狀態一直不穩定,鄭文啟承擔起了照顧繼母和三歲弟弟的責任。
她生長在一個貧寒的牧民家裏,父母、爺爺、奶奶、姑姑和她,一家六口人只靠十幾峰駱駝維持生計,並且還要供姑姑上學。生活上的艱辛,經濟上的拮據,使她從小學會了自理和分擔。
由於家庭的貧困,生活的窘迫,年幼的李小嬌養成了勤儉、吃苦、奮力拼搏的精神。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她渴望學習文化知識。珍惜學習時光,認真學習,刻苦鑽研。
陳衝的媽媽在生他時死於難産,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小陳衝一直留在家裏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年邁的爺爺。
當同齡的孩子睡夢正酣時,他在洗菜,做飯; 當同齡的孩子遊戲玩耍時,他在掃地,洗衣; 當同齡的孩子躺在母親懷裏撒嬌時,他在一口口地給母親喂飯…… 這是胡繼汕
2004年,謝宇慧的父親在工地打工時因意外從腳手架上摔下,造成高位截癱,2007年謝宇慧患有肺癌的母親撒手而去。謝宇慧獨自照顧父親,5年來謝宇慧每天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
路玉婷的父親很早就離開了她們到外地,路媽媽為了生計在外面給客戶送機票,工作的艱難和家庭的重任讓路媽媽積勞成疾患了慢性腎衰竭。照顧母親和外婆的重任落在路玉婷肩上。
湖南省鳳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該縣落潮井鄉牛堰村17歲苗族女孩龍花本該和其他山裏孩子一樣,坐在教室裏讀書,等將來走出大山,卻因為要肩負起一個家,不得不選擇輟學。
毛金鵬生在山東濰坊昌樂縣朱劉西村的一個普通家庭,從五歲起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成為了他最重要的事情。
芹秀的家裏有80多歲的奶奶和50多歲的爸爸,因為爸爸患病不能勞作,芹秀從懂事起就幫助奶奶擔起了照顧全家的重任。
10年前,一次意外的摔傷,爸爸高位截癱,媽媽離婚改嫁,當時年僅6歲的安徽女孩黃鳳獨自撐起了一個家,10年如一日照顧著癱瘓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
12歲的李紀元是遼寧阜新建設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由於父母病重,李紀元早早的就成為了家裏的頂梁柱。
7歲,在別人看來,還是在父母的懷抱裏撒嬌的年紀,鄭碧峰卻要照顧雙目失明的母親,承擔起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擔,早早地成為家裏的“頂梁柱”。
梁俊男的父親多年前因患肝癌病故,母親雙目失明,糖尿病晚期,腎衰竭。小小年紀的她,就用稚嫩的肩頭承擔起家庭的全部。
只要父親還活著一天,我就永遠不會離開他。”陳禮燕臉露羞澀,但語氣堅定。
劉非凡同學是我校六三陽光中隊的一名品學兼優的中隊長,曾被評為東河區百名孝老愛親先進模範;包頭市十佳美德少年;包頭市優秀幹部......
每天,她既要料理好雙目失明的“父親”,又要忙碌于田地廚房之間,小小年紀過早的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萍萍在12歲的年紀勇敢挑起了保護身患白血病的媽媽的重任,為了挽救媽媽的生命,她捐獻了自己的骨髓。萍萍説,“我的生命是媽媽給的,我救媽媽天經地義!
父親生病後長期在家養病,王延俊的媽媽除了白天在外打工外,每天早晨還很早就起來送牛奶。他看著媽媽日夜憔悴的臉龐,漸漸消瘦的身體,主動承擔了替媽媽送牛奶的任務。
五年前父親的病逝留下的一貧如洗的家、不能自理的先天精神失常的母親和年逾80的外祖母。汪明慈用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苦,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支撐起一片藍天。
在爺爺重病住院直到去世的四個多月裏,學業忙碌的馬海梁堅持每天到醫院裏陪伴爺爺,幫爺爺梳頭、按摩、説説趣事,有這麼個好孫子。爺爺是帶著微笑走的。
小孫悅的爸爸是一位架著雙拐的殘疾人,4歲那年,母親又在接孫悅放學的路上出了車禍,成了植物人,從此,小小年紀的孫悅便承擔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任。
當同齡孩子在父母的庇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時,張苗苗卻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挑起家庭重擔。
他與媽媽相依為命,三年前媽媽患上了糖尿病的綜合症。鉅額的醫療費讓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雪上加霜,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反而勇敢地承擔起家庭的重任。
她4歲不幸患上了型糖尿病,終生都要靠打胰島素維持生命,隨後又不幸患上哮喘。小小年紀的她,沒有被病魔嚇倒,並且在家裏,她還盡最大的努力幫媽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何欣穎,今年14歲。她9歲時,在外打工的爸爸被鋼水嚴重燒傷。從此,這個小女孩幫助媽媽辛勤操持家務,並且用每天一個吻安慰爸爸,讓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父親頑強地活下來。
母親自幼弱智,自小便缺失母愛;父親是個聾啞人,無法像正常的父親一樣向她表達情感,加之年邁的爺爺奶奶,所有生活的重擔都過早地壓在這個農村女孩子弱小的肩頭。
秦宇丞,在小學畢業的時候,做了他人生中一件重大的事情。秦宇丞在不到12周歲的時候毅然捐出自己的骨髓和造血幹細胞,挽救了爸爸的生命。
11歲的汪剛強同學因爸媽常年外出打工不在家的原因,失去了很多家庭溫暖和親人的關懷,命運過早地把負擔和責任降落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
爸爸潘愛明,因病去世,爺爺因病去世,奶奶肝癌處在病危中,媽媽趙日芹火災重傷,生活不能自理,弟弟潘雨為了姐姐上濱中讀書,自願放棄學業,到蘇南打工,為姐姐掙學費。
2005年11月5日,在桐桐7歲那年,最親愛的爸爸意外地永遠離開了稚嫩的她。從那天起桐桐仿佛一下子真正開始長大……
從3歲起就要照顧媽媽,承擔起來一個家庭的重任,而面對生活的艱辛,他的臉上依然是燦爛的笑容,心中是對社會關愛的感恩,在4.20蘆山地震的志願者中,我們發現了他。
邵帥今年16歲,2010年正在北京打工的媽媽邵丹突發白血病,急需進行骨髓移植,否則性命堪憂。最終在醫生的共同勸説下,邵丹同意了接受移植兒子的骨髓。
黃露露是湖北宜昌三峽高中的一名高三學生。從記事那天起她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熟悉的只有癱瘓的母親。露露照料媽媽已經十多年,成了母親唯一的依靠。
在孤零零的老房子裏,她和爺爺相依為命,過了整整6年的時光。她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支撐著整個搖搖欲墜的家。
吳林香生於1999年,家住重慶市忠縣馬灌鎮桂陽村,她被稱為中國最堅強的女孩之一,她只有13歲,卻勇敢地扛起一把鋤頭撐起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