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一代宗師譚鑫培京劇藝術展”江夏啟幕 京劇小票友驚艷觀眾

聚焦·梨園 來源:長江日報 2017年09月19日 17:3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李芳 通訊員毛志紅 周小祥)踢腿、下腰、劈叉、虎跳……18日,“一代宗師譚鑫培京劇藝術展”在江夏長江藝術觀邸開展,開幕式上,江夏區紙坊街京劇社的少兒京劇表演讓專家和觀眾大過戲癮。22名“小票友”表演的《武松打店》和《梨園春花》一腔一調、一招一式十分到位,引來陣陣喝彩聲。

  這22個孩子都是紙坊街譚川漢、夏海蘭這對梨園伉儷義務教出來的學生。譚川漢是京劇科班出身,曾在武昌縣京劇團工作,夏海蘭現為紙坊京劇社社長。為傳承技藝,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他們組建京劇社,發展票友;2000年至今,夫妻倆又利用週末時間,義務教愛好京劇的孩子學習。

  “江夏是譚鑫培的故鄉,如果沒有孩子喜歡京劇,談什麼京劇之鄉呢?”譚川漢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學生中有十多人已經考上專業戲劇學校。今年天津舉辦的第六屆“和平杯”京劇小票友邀請賽中,學生馬一格、熊慧妍獲得三等獎。18日,9歲的馬一格演出完後驕傲地告訴記者,他剛剛在全球小票友大賽中獲得華中區一等獎,月底就要到北京參加決賽了。“我要一直學下去,將來做一名京劇演員。”

  明熙小學6歲的葉騏祎,一年前還是讓全家頭疼的“搗蛋鬼”,如今已成為社裏的“小臺柱子”,一天不練睡不著覺。為什麼孩子們這麼喜歡京劇?記者了解到,這與江夏區推廣譚門京劇文化有關。從江夏走出去的譚門七代,是中國京劇史上的一個奇跡:一門七代同攻京劇,且個個都是著名大腕。

  戲曲理論專家,國家一級編劇胡漢寧看展後評價:“展覽幾乎是一部圖説中國京劇史,既反映了在譚鑫培之前的數十年間,湖北余三勝、譚志道等一批藝術家為京劇初創所做的努力;又生動記述了譚鑫培為京劇事業博彩廣收、改革創新的歷史貢獻。”記者現場看到,不少圖片定格譚門各代、譚派弟子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精彩亮相,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藝術家們演出京劇傳統戲、現代戲、新編古裝戲的劇照,展示了他們在繼承傳統京劇古典美的同時,不斷探索,創造京劇藝術現代美所做的努力。

  作為譚派藝術故鄉,江夏京劇文化氛圍濃郁,江夏京劇社、江夏京劇譚派藝術演習室等一批京劇社團開展活動頻繁,“京劇進校園”活動在江夏實驗小學、明熙小學、東湖路小學等十多所學校廣泛開展,深受好評。據了解,此次活動除了緬懷譚鑫培及譚門七代在京劇藝術上的努力,同時也將作為中小學生京劇教育的重要舞臺,今起至12月31日免費開放。

  京劇藝術展吸引大批觀眾 記者李芳 攝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