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第二十八屆梅花獎花落十五名演員 中國戲劇,好戲連臺

聚焦·梨園 來源:人民日報 2017年05月23日 17:22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經過12天好戲連臺的競演,第二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22日在廣州正式落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戲迷蜂擁而至,廣州各大劇場人潮涌動。

  鐵粉眾多,一票難求

  晚上8點,梅花獎在廣州大劇院舉行閉幕式。汪育殊、張建峰、張琳、蘇春梅等15名獲獎演員也在觀眾的熱烈期盼中撩開了面紗。

  據組委會介紹,本屆獲獎演員雖然只有15人,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涵蓋了京劇、昆劇、揚劇、粵劇、黃梅戲、越劇、湖南花鼓戲、閩劇、秦腔、徽劇、河北梆子以及話劇12個劇種。他們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等13個省市區以及解放軍的文藝院團。這些演員長期活躍在戲劇舞臺上,以精彩的演出帶給觀眾戲劇的盛宴。

  “今天是我第一次走紅毯,也是我一生中最開心的日子。比起拿獎,觀眾戲迷的熱情更令我激動、感動。”此次獲獎的粵劇演員蘇春梅一齣場,現場就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她不得不數次駐足。

  這種氣氛,從5月8日首場競演劇目上演開始就一直延續著,當天,廣州南部戰區禮堂外大雨如注,一部敘述體話劇《從湘江到遵義》卻讓禮堂內的觀眾沉浸其中。而早在幾天前,本屆梅花獎大多數競演場次的戲票均已售罄。

  22日下午依然是一場大雨,卻無法澆滅粉絲的熱情。67歲的吳曉燕冒雨從番禺趕來,就是為一睹兩名參賽粵劇演員蘇春梅、曾小敏的風采。“我一直追她們,追了十幾年了,是名副其實的鐵粉。”她説。

  吳曉燕告訴記者,即使是在如今這個文藝作品極大豐富的時代,粵劇在廣州民間依然很有觀眾,不光自己,她的孩子還有很多年輕人都挺喜歡。她和一些粵劇票友組織了一個業餘的粵劇社並自任社長,而在番禺,像她們這樣的業餘劇社有1000多個。

  “我在兩個劇院演了好幾場,場場爆滿。”蘇春梅認為,觀眾的認可源於傳統劇目的創新。“粵劇老前輩紅線女老師曾説:‘藝術不是古董,一定要與時俱進’,戲曲常改才能常新,才能不斷地贏得觀眾、粘住觀眾。”

  “戲劇之都”,未來可期

  不僅僅是粵劇,梅花獎競演薈萃了全國各地的演員和劇目。記者了解到,起初,一些參演劇團也擔心劇目是否受舉辦地觀眾歡迎。“我們劇院從未到廣州演出過,很怕我們這主要流行于京津冀地區的河北梆子在廣州會水土不服。”天津河北梆子劇院演員王少華坦言,後來,看到票的銷售很理想,才放下心來。

  事實上,不僅粵劇《白蛇傳·情》演出當天下大雨,大批戲迷冒雨到場追戲;京劇《范進中舉》、昆劇《紫釵記》這些外地劇種同樣一票難求,演出開場後還有觀眾在門口徘徊,希望求得一票。有觀眾説:“我們看戲講心的,只要演得好,作品質量高,管他是哪的戲。再説了,平時要幾百上千元才能看的戲,現在惠民價只要幾十元。”

  “南粵豫韻”是一個聚集了數百名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河南籍戲迷的網絡群體,群主孫志義此次組織了珠三角各地數十名戲迷來到廣州蓓蕾劇院,支持河南豫劇院吳素真領銜主演的《白蛇傳》。“我們這些在外鄉打拼多年的河南人太熱愛家鄉戲啦,我們還經常組織一些戲曲演出活動,把家鄉戲在南粵大地傳播開來!”孫志義的話代表了許多異鄉遊子的心聲。

  “過去業內都説上海是戲碼頭,一部戲要得到上海觀眾的認可才是好。現在,戲也要到廣州來檢驗了。”上海昆劇團團長、梅花獎得主谷好好透露,他們劇團不少重量級劇目都選擇在廣州首演,她認為廣州觀眾年輕人多,文化素養好,觀影熱情高。

  據悉,廣州正致力於打造“戲劇之都”,在未來3到5年內,使“戲在廣州”深入人心,在很多人看來,這個願景可期。“舉辦梅花獎這樣的戲劇盛事,既能引來全國的優秀戲劇、院團,用不同的新鮮活力滋養本地戲劇的發展;更能將全國戲迷請到廣州,令他們領略未來‘戲劇之都’的風采。”谷好好説。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