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講述南京故事,《大明城墻》亮相京劇節

聚焦·梨園 來源:南京日報 2017年05月18日 17:2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京劇《大明城墻》演出現場 本報記者 馮芃攝

  昨晚7點半,南京文化藝術中心。伴隨著“嗨吆嗨吆”的號子聲,南京城墻的故事開始了。南京市京劇團的《大明城墻》,是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上唯一一部講述南京本土故事的原創京劇,濃郁的南京特色、好看好聽的表演,讓南京戲迷和外地戲迷都沉醉其中,紛紛點讚。這也是市京劇團時隔16年再次在“主場”征戰京劇節,觀眾持續不斷的叫好聲和掌聲,是最好的評價。

  城墻掌故、南京特色深度展示

  南京明城墻歷史悠久,《大明城墻》以舞臺藝術形式對明城墻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行了深度展示。南京明城墻修建過程和城墻特點也被有機地融入劇中的情節和唱詞,讓觀眾在欣賞戲曲藝術的同時對城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龍吐水、鬼臉城、藏兵洞、聚寶盆……這些都是我們從小就聽過的城墻掌故,這次在京劇裏看到,感覺格外親切。”戲迷袁慧中是個老南京,一直住在老城南一帶,對城墻有著深厚的感情,這次觀看《大明城墻》,讓她覺得格外親切。當“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花馬,帶把刀,走進城門抄一抄……”的童謠響起時,很多南京戲迷都跟著哼唱起來——這是他們共同的童年記憶。

  南京本土故事吸引外地戲迷

  該劇編劇周群出生在中華門附近的老門東,又曾在鬼臉城和臺城附近生活過,對城墻再熟悉不過,他的父親是著名的民間文學專家,關於明城墻的傳説從小就耳熟能詳,這些生活積澱,是他創作《大明城墻》的“土壤”。

  “這幾天我一定要去好好看一看南京的城墻。”來自遼寧的戲迷董海濤被明城墻的歷史深深吸引了,“戲裏有一段唱詞讓我印象特別深:‘每塊城磚有模印,鐫刻上磚産在何郡何縣燒制是何人……’坐我旁邊的南京朋友告訴我,南京的城墻磚上真的有這些銘文,真是覺得不可思議,特別想去親眼看一看。”

  文戲武戲均出彩,觀眾過足戲癮

  都説京劇是“角兒”的藝術,眾多名角齊聚《大明城墻》,讓觀眾過足了戲癮。

  《大明城墻》是一齣新編原創京劇,沒有前人經驗可借鑒。名角們為這齣戲都下足了功夫。天津京劇院院長、曾兩次摘下梅花獎的王平,在劇中飾演督建修城墻的官員徐士成。從去年11月拿到劇本,他每天都在揣摩角色,“創作一齣戲比學十齣戲還難,因為沒有一個既有的規矩,你怎麼演,它就怎麼成。”

  北京京劇院資深武術技術導演張四全為能文能武的主演王平設計了很多獨有的動作,驗磚的“磚舞”、探水的“長篙舞”、踏雪巡城的“滑雪”等場景。天津戲迷呂聰特意為看王平的演出而來到南京,他讚嘆道:“‘探水’這場戲簡直太棒了,完全展現了王平老師的特長。臺上空空如也,完全靠演員們的形體表現江浪洶湧,起伏旋轉,在船上跟浪進行搏鬥的感覺。”

  南京文化名人、梅花獎得主范樂新,在劇中飾演大富豪沈萬三的夫人,是個樂善好施、充滿正能量的人物,而且有了新的突破。她的表現也讓戲迷們眼前一亮。“過去只看過范老師的武旦、刀馬旦,沒想到這次她改唱花衫了,很新鮮、很好聽。”忠實戲迷莫山説。

  唱腔的創新,在《大明城墻》中得到很好的顯現。“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要適度的創新,不能非驢非馬。”著名唱腔設計續正泰表示,“適度”就是要符合觀眾需求,又要有當下的審美,“不能創新得很怪異。戲曲不能刻板地傳承,但發展不能走歪門邪道。京劇一定要好看好聽,這樣才有生命力。”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熱點推薦
戲曲圖集
860010-1140010100
1 1 1